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1000字

admin2025-10-27 14:29:00.0读书笔记8

  《万历十五年》,聚焦1587年,即明万历十五年,从年少励精到怠政延年的万历皇帝、位极且独裁的首辅和继任却温和的申时行、“天生将星”戚继光、集团专制的文官、自我矛盾的思想家几个人物角度入笔,细致却也宏大地记叙了“文极则衰”的大明王朝看似平和下衰败危机四伏的情状。

  作者自秉“大历史观”,探寻历史中仿佛命定的衰败实际的原因。这一观点的核心,与唯物史观类似,从技术角度来看历史,也同时注重于群众运动对历史、社会的贡献。但又多了一点,即以长期性视角、国际性视角来看,而我以为,这应可称作统一思想,“统一”在现代的书写。而“统一”,源于中华长久的文明史,早已成为国人共识,亦是当时之盼。
万历十五年
  为什么呢,最直观可见的,让我产生这一看法的,是黄仁宇先生在书中屡次提及的“西班牙”、“英国”等近代上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西方国家及事件。黄仁宇先生在批判中国以道德代替法律作为治理标准的同时,也并未一味追捧西方抑或一味指责中国落后,而是客观地分析世界历史的地缘因素和程序异同,揭示了历史不可照搬的道理。这样一来,无论海陆,无论东西,无论资社,都有了一种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各种矛盾都可逐渐统一,即“技术发展推动历史进展”。

  统一思想,仿佛是秦朝建立以来逐渐形成的华夏共识,又或许是更久些,炎黄联盟之际?如此长久且深刻的观念,我想,对黄先生所提“大历史观”定会有所裨益。

  但同时,统一宏大的大历史观下,《万历十五年》同样注重历史细节的描述。不仅是立足年份1587年是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年,更从书中对于各人物的考察、陈述可见。写万历,会细到一些宫闱秘津,细究恭妃王氏与他相遇时到底是半老徐娘还是青春少女,微及万历立储时一人难敌群臣的无奈与郁闷,甚至分析皇帝的心理——如此聪明的朱翊钧,他应是早就发现文臣集团的专制顽固了吧,时代潮流之下,即使尊贵如天子也只能选择怠政罢工。写李贽,会微至他与友人的恩仇,提及他虽入空门却被说与寡妇有染,分析他一半唯物一半唯心的矛盾哲学。写戚继光,会摘录他与张居正的书信文字,会拆解他布阵的功能与赏罚,甚至连他藏匿私生子的高超也会提及……但在趣味性以外,我发觉这些细节更多地补全了万历十五年这一历史画卷,从皇帝的无奈、思想家的矛盾、将领的被轻视中,千年盛衰仿佛有了因果,“文极”下的大明悲剧令人于恍然中叹惋。这是大历史观下,“微”的力量。

  长远眼光、统一思想,让大历史观有了广度;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让大历史观有了深度。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便是延续统一与安定的必然一笔,每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当下亦不可轻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