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2000字

admin2024-10-06 17:45:53.0读后感339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些反常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这是这本书的开篇,初读之时,我会疑惑黄仁宇先生为什么专门要写这个年份?为什么不选择那些发生了轰轰烈烈大事的年头?读后才知,他写这本书是为了向读者展示大明王朝的全貌,而不是单纯的写某件历史大事。因此他要选择一个正常的年份来观察这个正常年份背后大明王朝的官僚体系是,以及整个官僚体系如何以不正常的方式来运转。因此这是一本写明朝,进而通过明朝来观察整个中国历史的书,并不是单纯的写某个历史年份的书。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黄仁宇先生在这本书当中写了六个典型人物,每个人都很有代表性。第一个是国家元首万历皇帝朱翊钧,他是最高领导人;第二个是明代著名的权臣改革家张居正;第三个是张居正死后接替他担任大学士,也就是宰相申时行。以上三个人都是政治高层的核心人物。接下来三个人,一个是清官楷模海瑞,还是中层文官的代表;一个是将军戚继光,是中层武官的代表,还有一个是当时的思想家李贽。这六个人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他们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个性也有很大的反差。如此就给我们提供了六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大明帝国,呈现出一个由微观构成的大明帝国的整体形象。所以,这是一本适合很多人读的书,既可以读到历史的规律,也可以领悟到处事的道理,甚至学到团队管理的经验教训。
万历十五年
  由于场合和篇幅的限制,本文与诸君分享的只是本书沧海一粟,且是身为教师在读到张居正篇幅时,一些不自觉的带入一瞬间的感受,不知是否会有共鸣。黄先生在写这六人的时候,突破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刻板印象,提供了很多新的角度。首先我们来看万历皇帝。一提起万历,我们都知道他最有名的事迹就是20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历史的记录,坊间说他成天在宫中胡吃海喝,把自己吃成了一个肥胖症患者。走路的时候因为肚子太大走不动,要几个太监拿这个绸子做成袋子,抬着他的肚子往前走。关于他的统治,有人总结了一句话:明亡于万历。也就是说,大明帝国这家公司虽然是在他的后任者手中破产,但实际上经营管理的恶化是出现在他的时期。那么,万历为什么20年不上朝?有人会认为其懒惰,但并非如此。

  他刚当上皇帝之时,很有想法也颇想有所作为。10岁那年,他父亲去世,小万历接班登基。那时候中国每有新皇帝上任,朝鲜都要派使臣前来朝贺,因为朝鲜是朝贡。使臣回去之后向朝鲜国王汇报说这个小皇帝很英俊,说话声音很洪亮,往皇位上一坐很沉稳。听说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所以使臣说这孩子了不得,将来一定是一代明君。那么为什么万历长大之后没能成为明君?这里头有很多种的原因,今天我们先来说第一重的原因,就是与他的老师张居正有关。有人说张居正是一代名臣,他怎么可能害皇帝呢?这个害不是有意伤害,而是所谓的好心办坏事儿。万历十岁当皇帝,这个年纪的他不能亲政,朝中主政大臣是张居正,一切都是张居正说了算。张居正对待万历,其实是非常忠心耿耿,一心希望他成才,将来当个好皇帝,所以对万历的学习抓的非常紧,给他规定的任务也很重。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就是一个事儿——学习。有时间的情况下,张居正还会亲自去听课。张居正性格很严厉,有一次小皇帝读书,读错了一个字,当即大喝一声错了,吓得小皇帝一下子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所以万历从小非常害怕张居正。小万历从5岁就开蒙读书,一开始挺喜欢读书,成绩也不错。但是,因为张居正对他要求太严,还派了一个太监跟着他,一天到晚不让他做任何游戏。因此他越来越感觉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中国传统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目的特别明显,小孩子一生下来就成了一个工具。

  万历的教育就围绕着一个中心,将来他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皇帝,而不考虑他作为一个自然人的需要。小皇帝在学业当中有很多内容,读经书、读史书、写文章等等。在所有这些事儿当中,小万历只喜欢一件事那就是练书法。十多岁的时候,他就能写出一笔好字,所以小皇帝有的时候经常写了字赐给大臣。大臣们当然得颂扬一番,小皇帝心里当然也很得意。有一天,小皇帝又写了一幅字赐给了张居正,他以为能得到张居正的表扬,没想到张居正却板起脸来给他讲了一通大道理。张居正说:帝王之学,当务其大,不在技艺间也。若写字一事,虽直逼钟、王,亦有何益?一番话说的小皇帝十分沮丧,从此再也不敢写字赐给大臣。通过这些事我们就会明白,在万历的成长过程当中出现了心理问题。包括后来不临朝之前,他经常请病假,病因为:头晕眼黑,饮食少思,寝不能寐。大有抑郁症之嫌,但可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文臣集团的同情与重视。他的童年是缺乏游戏和快乐的,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万历皇帝成年之后,喜欢在宫中跟太监玩儿那些小孩子才会玩的游戏。因为他小的时候没有游戏的时间。

  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他对皇帝这个工作产生一种叛逆的情绪。虽然张居正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能臣,治国井井有条,但是他对少年儿童的心理是不了解。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缺点,所以这本书当中我们还能领悟到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道理。万历对张居正言行不一的“背叛”,导致张居正身故万历亲政之后,他犯了第一个错误,那就是发动大臣们批判张居正,抄了他的家。以中国政治规律而言,一个人在台上的时候,肯定会积累很多自己的对立面,树敌众多。张居正的政敌看到皇帝的态度,把张居正改革的政策几乎全都推翻。而张居正的改革是很有成效,如果万历能继承下来,好好落实,大明王朝还是很有前途。但是万历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彻底否定了张居正,导致大明王朝的发展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万历十五年公元为1587年,距离鸦片战争尚有二百五十三年,但是中央集权,技术不能展开,财政无法核实,军备只能以效能最低的因素作为标准,则前后相同。可见1840年其情形仍与1587年相去无几,所以中国近代史的没落早以埋下伏笔,而伏笔之出处恰恰是平平淡淡的万历十五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