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3-04-23 14:53:31.0读后感39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耳熟能详又发人深省的经典观点出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值得反复、深入且细致地阅读,这本书收录了先生最有代表性的演讲和论文共133篇,他用精炼的言辞,精深的意蕴,精妙的比喻,形象有力地向大众宣讲、阐释了他关于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的教育思想。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人摒弃浮躁、沉下心来、思绪飞扬。当阅读的眼光进入每一张书页时,那喜欢就化作了时时的激动与感慨,激起我不平静的思想火花:感佩于先生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勇于创造和开辟的胆量,感佩于他终身致力于人民教育、民族教育和社会改革事业的精神,感佩于他始终关注农民、妇女、儿童等推动普及大众教育的理想,感佩于他目光高远、历久弥新的真知灼见。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观点对当今教育发展仍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也为语文教学研究提供学理依据。面对最新出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中的大观念、大概念;面对转化教学实际和创造性传递的种种困惑。反思我们语文课堂中过分关注学生知识点的传授,忽视语言实践与语感的培养;过于注重机械性训练,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过于突出教师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种困境的突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刷新教育认知、革新教育方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智慧和力量,他好似一座朝迎彩霞,夜送星星的灯塔,始终站在那里,指引着我们,启示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一、生活导向,澄清教育的范畴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用鸟儿、鸟笼与世界的关系来形容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站在大众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就是受坏的教育。过高雅的生活便受高雅的教育,过低俗的生活便受低俗的教育。我们承认,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文化知识的生活,便有文化知识的教育;需要职业技术的生活,便有职业技术的教育;需要审美创造的生活,便有审美创造的教育;需要体育艺术的生活,便有体育艺术的教育;需要综合实践的生活,便有综合实践的教育;国家需要有核心素养的社会生活,便有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
  我们以社会生活为导向,便能理解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能更加澄清教育的范畴。在网络发达,知识爆炸、信息便捷的环境下,我们始终要记得,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心智自由的人,关注生活教育就要专注于培育能适应现实社会的人,培育能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心智自由的人。从自身教研员的角色来思考,教研员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教研员应努力成为有实践能力的研究者;努力从已有的研究理论成果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对教育的基本认识。教研员通过对理论学习消化,成为一线教师及家长可以理解的、可以应用的、可以清楚表达的原理,通过学以致用,达到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目的。应当认识到,服务教师的主要方式应当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政策与课堂之间,教师的教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发挥连接转化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启示我:在工作中要立足实践、专注学问,才能实现指导思想转型,工作任务转型以及工作机制与方式的转型,才能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对指导一线教学有较高的价值。

  二、崇尚真知,培厚经验的土壤

  陶行知先生说:“思想和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这一观点与杜威的“教育是继续经验的改造”一脉相承。通俗一点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可以接的上去,别人的知识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这样一来,别人的知识在我们的经验里活着,我们的经验也就生长到别人知识里开花结果。至此,别人的知识变成了我们的真知识,也就是说,真知识是根植于经验的,反之经验以外滥发的知识,就是伪知识。

  实践出真知,我们读书学习都不能脱离实践,用书有时要读,有时要讲,有时要听,有时要看,但是读讲听看都有一贯的目的,这目的便是他们对于“用”的贡献,书里有真知识和伪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辨别它的真伪,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现出来。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对于“教什么”的研究在任何时候都极其重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尽管语文课堂关照到了知识教学的重要维度,然而零碎知识难以让学生对学科课程样貌形成整体知识观,零碎知识让学生长期滞留于低阶认知难以向高阶认知迈步,遗憾的是,唯有高阶认知才能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迁移运用。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少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知识观。课堂上对浅层零碎的知识进行反复讲析,低估了课文中真正精美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而且忽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欠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尤为不足。于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除了应对考试,难以接收到语文的滋养和丰美,体会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乐趣,难以感受到语文在理解、表达、沟通、创造的学习意义和实用价值。真正的语文知识是有趣的、有效的、有用的。唯有转变知识观,让学生用以致学,积累语文素养,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优美趣味。

  三、注重合一,锚定实践的中心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是陶行知先生对“教学做合一”的阐释,他还强调“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合一就是生活。”这种观点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为我们研究“怎么教”提供了指导遵循,为“实践活动”提供了学理依据。

  陶行知先生说:“传统的教育普遍的一个误解是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种误解造成了学生坐而受教、学习兴味不足、教学效果低下的弊端;造成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以至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形式化小组合作模式的盛行;造成了教师的教没有联系教师的学,或者是不得法的学,长期的讲授带来的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身心劳累;却没有换来理想中的成效,因为脱离了实践的教与学,没有经验立足的土壤,是生长不出教学相长的花果的。

  “所谓语文实践活动,在操作层面来说,就是让学生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在说话中学习说话,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习作中学习习作”“由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有强烈的目标指向和浓厚的学习兴味的活动”。语文知识教师尽其能也不能讲授完全,因此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而是设计一个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历练中掌握方法、习得技能、收获知识,而且能够在运用中获得新知。例如:设计朗读的实践活动学习朗读、把握文意的实践活动学习概括,选点品析的实践活动学习品析、微型写话的实践活动语言学用等等,每一次实践活动以一个任务或是问题驱动,给予学生一段时间长度的活动时空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活动期间担负着学的责任,学生的学是建立在自主地参与到实践的思考探究中的;同时教师担负指导的责任,教师的的教是建立在深入研读课文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之上的。学生在实践中寻求答案便是在做中学,教师在讲解中传授便是在做中教,我想这就是教学的美妙境界。

  朱光潜说:“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陶行知先生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等教育思想让后辈在研究的征途上拨开迷雾、增添信心。朱自清说:“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让我们努力珍惜眼前的星光,追随星光散布星光,从而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