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小兵张嘎读后感1200字左右

admin2025-10-21 13:30:39.0读后感7

  《小兵张嘎》的书页被指尖翻得发卷时,十二岁的嘎子仿佛就站在眼前——粗布褂子沾着芦苇荡的泥点,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水泡得发白的小腿,可那双眼睛亮得像淬了火的钢珠,攥着木头枪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这是战火里淬出的"小钢豆",带着一身野草般的韧劲,把家仇国恨都装进了那把磨得发亮的枪里。

  奶奶被日本军官肥田一郎杀害的那个傍晚,西沉的太阳把天空染成血红色。嘎子抱着奶奶渐渐变冷的身体,指缝里渗进的血渍怎么也擦不掉。他把奶奶缝的布老虎塞进怀里,那老虎的耳朵已经被他啃得发毛,却带着奶奶最后一次给他缝补时留下的体温。"我要杀了肥田一郎!"他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喊,声音被风吹得打颤,却像一颗种子落进了心里。第二天拂晓,他揣着那把用枣木削成的木头枪,一头扎进了茫茫芦苇荡。枪托被手心的汗浸得发亮,像他眼里从未熄灭的光。
小兵张嘎
  韩家大院的那场仗,至今想起来还让人手心冒汗。嘎子提着竹篮假装送鸡蛋,篮底垫着的稻草里,藏着小胖墩用玩具手枪换来的柳条筐——那筐子浸了桐油,被他偷偷缠在看门狗的尾巴上。他算准了鬼子要在院里摆庆功宴,算准了肥田一郎会坐在正屋的太师椅上。火折子擦亮的瞬间,他把半块饼干扔向远处,受惊的狗带着窜动的火苗在院里疯跑,油布帐篷被引燃的噼啪声、鬼子的尖叫、打碎酒坛的脆响混在一起,像一锅炸开的粥。趁乱钻进柴房时,嘎子摸到了藏在草垛里的真枪——那是战士们提前藏好的,枪身还带着余温。他瞄准窗纸上肥田一郎晃动的影子扣动扳机,虽然子弹擦着门框飞了出去,可埋伏在墙外的战士们已经顺着火光冲了进来。枪声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嘎子看见肥田一郎的军帽从墙头滚下来,突然蹲在地上哭了,眼泪砸在枪托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合上书时,晚霞正透过窗户爬上书页,把"小兵张嘎"四个字照得暖融融的。我忽然发现,嘎子的枪里从来装的不只是子弹。他会为了一把缴获的手枪跟队长赌气,把枪藏在老鸹窝里不肯交;会在夜里偷偷数子弹,把最亮的那颗夹在布老虎的耳朵里;可当冲锋号吹响,他总能第一个举起枪,哪怕枪管烫得能烙熟饼,也攥得死死的。那枪托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一个孩子对亲人的思念;枪口对准的每一个敌人,都是对"家"的守护。

  如今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阳光落在课本上,恍惚间看见嘎子举枪的手,正轻轻托着我的书桌。他当年在芦苇荡里守护的黎明,如今成了我们头顶的晴空;他用生命换来的安宁,成了我们笔下流淌的诗句。我们不用再扛枪了,可那把枪里的勇气与赤诚,该由我们接过来。课堂上多解出一道难题,是在给祖国的明天添砖;操场上多跑过一圈跑道,是在把少年的筋骨练得更结实。毕竟,嘎子们当年仰望过的星空,此刻正落在我们的肩头——那是他们用热血擦亮的光,等着我们用成长去守护。

  布老虎的绒毛还在记忆里发痒,枪托的温度仿佛还留在掌心。这代人的战场,不在芦苇荡,而在每一个为梦想奔跑的清晨。只要心里装着那份"中国人不认输"的硬气,我们就能像嘎子那样,把每一天都活成向阳而生的模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