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读后感1000字
读完《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这本书,我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书中提到的“可见的学习”这一理念——也就是让老师的“教”看得见,让学生的“学”看得见——给了我很多启发。
对老师来说,好的教学没有固定答案,它要求我们像“医生”一样,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多问学生:“你听懂了吗?”“你是怎么想的?”,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他们的思路,然后给出恰到好处的帮助。当学习变得“可见”时,犯错不再是坏事,反而是发现问题和加深理解的好机会。我们老师要营造一个轻松、安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我们的指导才能真正帮到他们。
对学生来说,这本书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学习——包括制定目标、选择方法、检查进度和总结收获。当学生能清楚地知道“我要学什么”和“我学会了吗”,他们才算掌握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比单纯记住一些知识点重要得多。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学生产生了什么影响。书里反复提到一句话:“教学的根本,是要看它对学生学习带来了什么影响。”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音乐课。音乐常常被认为是感性的、抽象的,技能和美感好像不容易被“看见”。但这本书促使我思考:怎么让音乐学习也变得“可见”?怎么把那些摸不着的音符、节奏和情感,变成学生能理解、能跟踪的东西?
在我的音乐课上,我常常运用“可见”的思路。比如在节奏教学中,我不再只是自己拍出一段节奏让学生机械模仿。我会先请一位学生拍出他们听到的节奏,再请另一位同学用“哒哒哒”这样的象声词把节奏念出来,然后引导全班一起用拍腿、跺脚等不同声势动作来表现这个节奏。这样,原本抽象的节奏概念,就通过声音、语言和身体动作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看见”和参与的过程。
这本书的作者哈蒂博士说,教育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每一位普通老师手中。当我们用心去“看见”学生的学习过程,当我们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时,我们才能真正点燃他们心中的学习热情。这也是这本书给我最宝贵、也最充满希望的启示。
总的来说,《可见的学习》用平实的语言讨论了老师每天的备课、上课和评价,书中很多观点都能帮助我们反思和改进教学,非常值得大家认真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