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读后感800字
在静谧的时光里,我轻轻翻开了庞余亮的《小先生》,仿佛踏入了一座充满爱与美的课堂和操场,一场心灵的旅程就此悄然开启。
《小先生》首先唤醒了我深埋的童年记忆。书中描写的学生们冬天吃“冻冻丁”、挤暖和,男女同桌间的“三八线”和一个个有趣又贴切的绰号,这些细节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童年的大门,让我轻柔地回到了90年代初那个充满温暖和欢乐的校园时光。我仿佛看到了34年前在南昌市城北小学曾经上课偷吃零食、扑画片、打弹珠的自己,那种从心底里漾出的笑意自然而然地浮于脸上。
除了对童年的回忆,书中更让我感动的是庞余亮作为“先生”的责任和深刻。他极力维护孩子的尊严,不懈探寻教学方法,从不直接呵斥学生课堂内外的调皮捣蛋,对有身体残缺的孩子竭力维护,还从老先生那里偷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他是一位负责任的“大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同时,作者也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观照。乡村的留守老人与孩子、上级的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民办教师艰难而又执着的转正以及时隐时现的乡村暴力和辍学等问题,在庞余亮的笔下,以一种云淡风轻的方式呈现出来,却能让我感到触目惊心。这种笔触的力量,不在于严厉的批判,而在于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让我在阅读中不禁思考这些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庞余亮的语言生动形象,如同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精心打磨,又像是自然天成。他把黑狗比作“一个标点或错别字”,把土坷垃擦片比作“一盘未下完的棋”,把打谷场上的草垛比作“金色的草帽”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是庞余亮对“先生”这两个字的独到认知。
《小先生》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温暖。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回忆,也让我对教育和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如书中的“小先生”一样,只要我们保持那份纯真、善良和坚守,就一定能够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