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光环效应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5-10-11 16:06:47.0读后感3

  数学讲究逻辑,极度缜密的逻辑,虽然抽象,却丝毫不差。数学为科学服务,科学世界建立在数学规律之上。物理研究实体,有时候会追求一些理想状态,却总无法到究极终点。因为宇宙是未知的。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宏观探索到宇宙膨胀,微观探索到费米子,但宇宙仍然是未知的,相比起来,人类那么的渺小。同样的,人类科技对人脑的研究也似乎陷入停滞状态,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人性是如何形成的,尽管人类已经熟悉了大脑的神经元原理,并且大众也常常惊叹大语言模型的神奇,但实际上,人类对人性的产生仍然是未知。

  商业是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混沌,商业源于经济社会,而人与人的联结组成了社会。人性的复杂,决定了商业的复杂。

  最近读《光环效应:商业认知思维的九大陷阱》,提到人们对优秀企业的认知存在很多错误。很多时候,避开错误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的,但《光环效应》这本书上并没有给出结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提倡独立思考,不能迷信权威。

  MBA报到那天,一位研究人力资源的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破冰课,结尾时推介了一下自己的课程。她是这么说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应该像马云一样?还是应该像马化腾一样?还是应该像张一鸣一样?还是应该像宿华一样?下学期会有我的课,我们再讨论。

  大学毕业后,接触了一些事情,见识了一些人,和妻子讨论领导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说:领导是什么样子,什么就是领导的样子,没有标准答案。妻子不太认可,她还是觉得有标准答案,一些应当努力学习并模仿的标准答案。而我仍是坚持我的看法。
光环效应
  纵观历史,很多领导者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容词,其中不乏刚愎自用,优柔寡断,见异思迁,见利忘义这些偏贬义的词,但这些词的对象,起码也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这还不够优秀吗?又岂能说这些性格是错误的呢?如果把三国争霸比作企业斗争,领导者的性格迥异,但最后的胜负又有多少是依赖领导者本人呢?

  找不到标准答案,也参不透现代商业的奥秘。再深入就成了历史虚无主义。

  我是一个怀疑精神很浓厚的人,遇到一些事情会思考背后的逻辑,所以看《光环效应》时有种熟悉的感觉,书中的商业故事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我想,这大概是“术”与“道”的关系,“术”是可以总结传授的,但“道”却是混沌的,就像人性。现代大学开设了各类科目,尤其是商学院,科目的目的就是经经商办企业,创新与创业,但是同样学习了这些科目,学习成绩好的人就比差的人能创办更成功的企业吗?没有人敢保证。为什么,因为商学院传授的知识仍是在“术”的层面,面对人性,“术”经常失效。商业需要了解人性,而千百年来,人性并没有什么变化。而“道”,则需要对人性的培养,需要长年积累的言传身教,需要潜移默化的摸爬滚打,也需要顺应天时的循因导果。

  商业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接近正确的答案,否则风险投资者会亏的血本无归。可能这个答案就是:行动。

  兴起团购的时候,风投们会把钱投给行业多个头部创业者,兴起打车的时候,投资者们也会分散投资,视频网站刚开始的时候,每个领域的头部企业都会被雨露均沾,这恰是因为投资者知道商业是混沌的,从领导者的性格、企业的规划、员工的素养、团队的价值观,都无法判断谁会成功或者失败。于是干脆广撒网,把这个领域的所有开始“行动”的企业都纳入麾下,其中一个成功,都能有超额的收益。于是竞争来竞争去,优酷土豆合并了,快的滴滴合并了,美团点评合并了,最后都是资本碗里的肉。或许,在承认混沌与未知的前提下,“行动”本身,就是最接近正确的答案。它不是成功的保证,而是成为玩家的必须。

  人们渴望用清晰的模型(如数学)去理解复杂的系统(如人性、商业),这恰恰是“光环效应”等认知陷阱的根源。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既然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就可以陷入“怎么都行”的虚无,完全依赖运气去“赌”呢?恰恰相反。认识到“行动”的价值,正是将我们从对“唯一真理”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转而投入到更富有成效的“实践智慧”的构建中。正因如此,商学院的教育更侧重于培养一种概率思维和决策框架,是“行动”的助推器。

  这种“行动”,并非盲目的试错,而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性的探索。它更接近于科学探索的本质:科学家从未能穷尽宇宙的奥秘,但他们通过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或证伪,一点点地拓宽认知的边界。成功的创业者与投资者也是如此,他们承认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因此不执着于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而是将商业构想本身视为一个需要被验证的“假说”。他们的“行动”——无论是开发一个最小可行产品,还是进行小范围的市场测试——就是他们的“实验”。通过市场的真实反馈来快速学习、调整甚至彻底转向。

  这便解释了为何风险投资“广撒网”的策略在逻辑上成立:他们投资的不是一个确定的未来,而是多个探索未来可能性的实验。最终成功的那个企业,往往不是最初设想最完美的,而是在“行动-反馈-学习”的循环中,迭代速度最快、学习能力最强的。

  因此,商业的答案,或许从来不在任何一本教科书或成功学传记里,而是隐藏在一次又一次的“行动”与市场的“反馈”所形成的循环之中。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一个静态的、永恒的“正确答案”,而是一种能不断动态校准方向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对未知宇宙与未知人性保持敬畏的同时,依然敢于投身其中的勇气与智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