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梵高传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5-08-18 19:47:14.0读后感2

  这几天沉浸在与温森特·梵高相关的文字里,又一次被梵高鲜艷明亮的画作震撼,扭曲如火焰燃烧升腾的向日葵,蓝色鸢尾与野菊相接处那远离喧哗孤傲的白色鸢尾,数十幅或迷惘、或坚定、或狂躁、或安静的自画像等等。它们,如夏日傍晚的火烧云,让你赞叹沉浸而若有所思。梵高,荷兰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生前坎坷潦倒,常常飢寒交迫,经常靠弟弟的接济过活,而这命运多舛的画家,却留下了近九百的油画,上千幅素描和近千封书信,这些强烈的反差,曾引多少作家为之疯狂而写下燃烧着他们生命火焰的文字,也如夏日天空炫目瑰丽多彩多姿的火烧云,燃烧着整个天空,留给读者赞叹。

  当“美国传记小说之父”欧文·斯通用600封书信串联梵高短短37载短暂人生,这是画家梵高跌宕人生的传记,更是“用肉身供奉艺术的殉道史诗”。这啃黑面包、用咖啡渣续命的荷兰画家,将生命化作调色盘上的血与泪,在星空、麦田和向日葵的浓烈绚烂烈焰中,完成着人类艺术史上最悲壮的燃烧。而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1934年)创作的缘起,是1927年春欧文·斯通在巴黎观看已去世37年年仅37岁的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的画展,梵高绘画生涯仅十年,却留下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其中36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而终其一生,只卖出一张画。梵高这高度浓郁变形且充满震撼力的画作,深深震撼了欧文·斯通,当时年仅24岁的他,开始一连串追问梵高这个画家到底是怎样的人,对梵高画作及梵高人生的好奇,激发了作家狂热的创作激情,为积累素材,他不仅通读细读梵高与弟弟提奥的600封信件,而且“肩背旅行袋,走遍了欧洲,住在温森特曾经居住和作画的每一处房屋,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国南部的田野上,寻觅温森特曾经安插画架,把大自然变成不朽艺术的确切地点”,从而能真切感受画家炽烈的情感。回到纽约的公寓后,欧文·斯通仅用六个月四易其稿完成《渴望生活:梵高传》,尽管书稿完成的三年间,遭十七家出版社拒绝,理由也惊人一致:梵高是谁。而如今梵高无人不知,他的《鸢尾》更是以天价5390万美元成交。
梵高传
  在日本黑田重太郎所着《梵高传》基础上,丰子恺1929年编写了《丰子恺写梵高》,在这“浓缩版”译本中,三十岁的丰子恺用深情表达了对大师梵高的礼赞,“梵高的作品,都是其热狂的人生中的苦恼、忧愁、愤激、铭感、欢喜、活悦的发现,都是热血所染成的‘人生记录’。换言之,在梵高看来,‘生活是其作品的说明文’”,“他的本性中有热情燃烧着,又为从这热情发散出来的热烈的梦幻所驱迫,他对民众说教的时候,就选用绘画为手段。‘只有艺术可以表现自己,只有艺术能对民众宣传真理!’为这感情所驱,他就猛然地向‘艺术’突进。他一向认定艺术不是从人生上游离的,而是人生的血与热所迸出的结晶,所以他不把艺术当作憧憬的、陶醉的娱乐物,而视为自己心中的燃烧的火焰。他回到家乡之后,万事不管,只顾继续绘画”,“他的一生犹如一团炎炎的火焰,在世间燃烧了三十七年而熄灭。遗留下来的,有连绵创作的许多绘画,犹如一卷活动影戏的底片,历历地记录着其热情的火焰的经过情形。医生和他的弟送了他的殡葬,拿向日葵种在他的坟前。这些花每年向着太阳怒放。见者皆低徊叹息,凭吊这地下的渴慕太阳的画家。”这些文字,是三十岁的丰子恺写给普通读者的画册赏析,但丰子恺的文字,深沉激荡,如听柴可夫斯基《船歌》,时时有随小船经风浪颠簸前行,一层层涟漪激荡开在心间。

  为绘画,梵高曾“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他用明亮的色彩、扭曲的线条,纪录了他生命的活力,也纪录了他在疯狂沉沦时的挣扎,他狂燃生命之火的精神魅力,更激励着更多的人来狂燃生命之火,书写自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