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后感1500字
教育是一场修行,正如吴松超老师在《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一书中讲到的,“有智慧的教师,不会漠视写作”,他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通过“写作”这个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生与治学的独特看法。就我个人成长而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写作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工作多年,我对写作教学探索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倍感压力,所幸,《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通过为我们量身定做成长互动平台,用实用建议,帮助我们提升自身、快速成长。
基于专业视角,在美好的价值引领中起航
写作究竟有多重要?吴松超老师从专业的视角,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写作能够开拓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称得上是视野的东西,构建起生命可以依托的精神世界。”作者更是通过教育理论素养的角度,提出优化写作的具体方法。
小学阶段处于语文写作“打基础”“做铺垫”阶段,在人生的“初体验”阶段,教师更应当注重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水平提升,有效运用更加活的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长进步空间。想要实现语文写作的科学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双重提升,需要教师素养和能力并进。但与此同时,我们深知,专业的教育理念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帮助学生通向理想王国的阶梯,必须着力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育人课程体系。
正当我处于困顿之时,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从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到带领学生总结规律,再到通过师生合作拓宽视野,吴老师的写作方法,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不局限于文本教条。读罢此书,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教育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快乐学习,养成自信乐观的品质。
秉承研究意识,在赓续的探究中远航
吴老师在书中讲到,“研究型”教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职业生涯中的毕生追求,教师只有重视研究,才能倒逼自己实现专业成长。
从教八年,我一直认为,想要提升语文教学能力,关键是要善于研究课堂,善于研究学生的兴趣所在,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基于书中“多观察、多反思、多写作”等很多建议,我也开始逐渐尝试写自己的“上学记”,通过对自己课堂回忆、记录,进行自我唤醒,并开始慢慢学会改变自己教育学生的方式,用更纯粹的目光关注教育与孩子,留意自己和孩子的对话,注意自己在写作课堂提问、作业评价等方面,有没有真正把孩子放在首位,有没有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这样的自我反思与探究中,我对于学生们的性格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是通过“个性化”课堂,让学生受到无声的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葆有持续的前进动力。
构筑系统思维,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领航
书中专门将“系统思维”作为重要的理念,向我们进行了深度的解读与阐释,并基于问题导向,为我们构建了从“读书人”到“教书人”再到“著书人”的系统认知框架,让我们学会借助写作走上自己的职业幸福之路。
伴随着“双减”等政策的出台,语文教学教育领域面临着各类层出不穷的教学新任务、政教新使命,迫切需要我们成长为能够更好适应当前教学新格局的“多面手”。作文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做好新时代语文写作的育人工作,除了满腔的热情,要知道如何更加精准育人,了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我很庆幸,在我探索写作教学新路径的困惑时刻,这本“宝典”给了我最正确的文化观、教育观,特别是书中讲到的,如何调动智慧储备、如何写出高质量教案,如何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等等,在“双减”新阶段不断探索的我,找到了风向标,逐渐从“理论之术”向“教学之道”开始慢慢转变。这不仅是我的收获,更是确保我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最根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