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安的荔枝》有感1000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意有多浪漫,故事背后便有多惨淡。所幸马伯庸把这史书上一笔略过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才有机会一解其中滋味。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短短一行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微言轻的九品芝麻官,在做这件看起来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上,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其中的坎坷难以想象。放在当下的快节奏社会,谁经历这些,都是要破口骂娘瓦解崩溃了。
但李善德在意识到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后,没有自怨自艾就此沉沦,反而是那份赤诚的丹心,那股四处碰壁后又扭转角度想办法的韧劲和坚持,感动着上天,上天不会辜负你的努力,我想这句话当真是对的。哪怕有些看起来望不到头的苦楚,经历过后,再回头看成了宝贵的回忆,哪怕结果可能不尽如意,但你在为那个结果付出的过程,肯定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尝到甜头。
自古言:岭南佳荔只为博美人一笑,其中艰辛有谁能知?书中除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大环境的步步为营,里面的友谊和情谊也是我认为不可忽视的细节。若是没有挚友的点醒鼓舞,没有一路与人交好的情分帮助,没有妻女的信任支撑,仅凭李善德脑汁绞尽也会被有心人害得人财两空,白忙活一场。其间友人为李善德出谋划策,共同化解危机,听闻噩耗便感同身受的友谊实属难得。李善德在最后辞别两位友人时没有过多的感谢,只说杜子美(杜甫)你多多写诗,你的诗作总能在关键时候给我力量,大概最默契的友谊也不过如此。不是日常的细致入微挂嘴边,而是情好自在心中。以及本地人荔枝僮小妹前后的态度变化,心口不一的矛盾感也透露出了她的率真可爱,为了让荔枝保持新鲜,“你别摘下来啊”的打趣在之后,也真的给了李善德最关键的启发。还有在岭南碰到的那个林邑奴,念及李善德把他真正当做一个人而敬酒的恩情不惜一死告知危险,最终使李善德躲过岭南经略使的追杀。可见独木桥上的每一步艰难都有人在精神上为他保驾护航,而这些我猜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礼物。
描写妻子的戏份并不多,但在末章娓娓道来的故事里,可以看得出她对李善德,始于态度,终于性情,至始至终她都了解对方的不善言辞和心中夙愿,所以李善德才敢于放手一搏,灵魂契合大抵如此。
马伯庸先生对于史实的拿捏以及斐然的文采,使他仅花了11天时间便把这部不足十万字的作品推向成功。简洁有力的语言,道出了大唐盛世统治内部的腐朽以及小人物身上爆发的大能量。书中交织的辛酸与温情,唯有亲自一读才能领会。这枚《长安的荔枝》,你应当去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