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王读后感700字
为了改天换地,为了追求新生,郁郁葱葱的青山被一把火连片烧毁。烟花似的,鞭炮似的,耳边噼里啪啦地响,像在庆祝。这样对人定胜天的极致追求,只留下了黑黑的木炭与酸臭的焦味,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生态悲剧。人们所追求的究竟是毁灭还是新生?
历史背景下激发了人们的欲望——对自然万物的绝对控制。书中李立是一个典型代表,他来到乡下劳动,还带了几本书籍;后面和大家一起上山砍树的时候也是最有干劲最卖力的一个,从来不会分神去看看天,观察一下山林间的小动物、小昆虫;他高呼改天换地,人定胜天的口号……这些都暴露出了他思维固化、天性被束缚的问题。像没有灵魂的木偶被下达的命令扯着走,不懂得辨别是非。故事后面他需要去砍掉那颗象征着“改天换地胜利”的树。面对肖疙瘩的阻拦不管不顾,脑子里只有对砍倒大树的渴望。文中这样写道:肖疙瘩问:“这棵树没有用吗”李立说:“当然没有用,它能干什么呢?烧柴?做桌椅?盖房子?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这里暴露出来他对经济价值的追求,对生态安全的忽视,过于盲目自大。当人们失去了对自然最原始的敬畏,欲望被无限的放大时,才是真正的毁灭。
而老肖这样的小人物,面对李立挥刀砍来时却不躲闪。一种巨大的割裂出现在了这个小人物身上:一方面他能力实在太小太单薄了,他无法与这样庞大的人群,这样固化的思想抗衡。一方面他却无比坚定悲悯,用身体去抵挡时代劈下来的一刀。老肖保留了人最原始的对自然的追求,他或许根本就说不出这么做的原因,只是出于一种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守护,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树王。故事的结尾,树又重新在那块土地上面发出新芽,这是浅层次的新生;老肖最后去世了,埋葬骨殖的土地上生出白花,是纯洁高尚的,唤醒着文中的我和其他人,象征的是人们精神的新生。
也许故事会随着时间慢慢被人淡忘。但在读过此书后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心中都会被种下一株小白花。我们都在慢慢捡拾地母信仰,回归对自然原始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