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5-07-12 17:46:35.0读书笔记12

  翻开《教育的姿态》,“椎心的忧思,竭诚的期望”十字如重锤叩击心灵。于漪老师对中国教育“育分不育人”的痛切反思,恰似一面明镜,映照出我们课堂中那些被分数遮蔽的灵魂呼唤。作为深耕思政教育一线的高中教师,我听见了高中政治课本里那铿锵有力的回响——教育,终究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深沉实践。

  “椎心的忧思,竭诚的期望”,《教育的姿态》开篇之题,如一道无声惊雷劈入心扉。于美文所铺陈的“分数流水线”般教育异化之痛中,我看见了被遮蔽的灵魂的呼唤;在作者对于教育本真姿态的深情呼唤中,书中描绘的教育“流水线”,其痛楚直抵人心——仿佛教育仅是为冰冷的分数而设,而学生则沦为可批量复制的产品。这痛楚之深,直指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价值观导向作用”的警示:若教育只重分数而轻灵魂,则如航船失去方向舵,纵有千帆竞发,亦难逃迷茫搁浅之命运。书中揭示的城乡教育落差,更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在育人领域的真切样貌。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的核心矛盾。教育资源的失衡,不仅剥夺了部分群体应得的发展权利,亦如政治必修二所言,是“协调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尚未完全落地的沉重遗憾。
教育的姿态
  而作者“竭诚的期望”,正是对教育本真姿态的深切渴盼——教育,须回归“育人”之根本,以个体生命尊严的舒展为最终依归。这热望,不正是高中政治课本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生动投射?恰如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对“人”的价值高扬:教育之使命,在于为每一个生命赋能,使其如树苗茁壮于阳光雨露。作者描绘理想教育之蓝图,与政治必修三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遥相辉映——教育,终归要塑造的是德才兼备、心系家国的“人”,而非分数堆砌的“空心人”。

  读罢此章,掩卷深思:教育者姿态,何尝不是国家姿态的微缩映照?书中椎心之思所揭示的困境,正是政治教材里所剖析的时代课题的具象表达;作者竭诚之期望,亦为政治理论所指引的改革方向提供了情感注脚。教育姿态之魂,亦深植于政治教材所阐释的“中国梦”宏图之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者肩头所担负的,正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千钧重担。

  当教育者的忧思与期望,与政治教材所揭示的规律和理想同频共振,我们便清晰望见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育人路径:那里不仅有知识的传承,更有灵魂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此乃教育的真正姿态,亦是国家复兴伟业不可或缺的深沉力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