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风从长安来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5-07-02 15:12:05.0读后感5

  诗人的搜寻与传递,代表了人类自身的觉醒。《风从长安来》,是个必要的澄清,点出了作者成长的沃土——长安:“故乡,是一本忧伤的诗集”。无论是从长安来到句曲,还是句曲回望长安,岁月更多的是一种交汇和包容。

  诗人的词句是在记忆中搜寻的成果,也是在他乡生存的一种创造,并不断被改良和修正。当诗人认为原有的、被反复使用着的词句,难以承载不断变化着的人的微妙的情感和感觉,甚至难以激活我们的创造性想像时,搜寻将成为诗人工作的意义之所在,在生活中,在爱情中,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在岁月不断的沉淀中,发酵、提炼、升华!

  一本诗集的诞生,是诗人向我们敞开心扉,捧出火热的内心,无所保留。同样,阅读一本诗集,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搜寻,本身也是一种创造。优秀的诗歌,根植与生活、大自然,生活和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阅读平台。区别只是阅读日常生活,作为芸芸众生、柴米油盐,我们容易“噪”,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创造力;而阅读自然和好诗,思考生活的真谛,我们愿意“静”下来,“蝉噪林逾静”,更需要一种定力。这一点,米正英老师做得很好,有定力,有目标,愿意“投入”,愿意“慢”,让时间成为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才能从这一本图文并茂的诗集里,读出诗人的血和泪,深思熟虑后的智慧星火、超越庸常的生命体验。
风从长安来
  诗歌作品中,许多人从同一个视点去展开对生命现场的阅读,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丧失了自己阅读生命现场的能力,宗小白老师也提到,“挥别群”同题诗的局限之处。生命现场不断交替的真象和秘源,蕴藏着诗歌语意成长的全部奥秘——诗人是一个通道。这一通道的本质,无关身体形骸,亦无关姓名、身份、权力或影响力等世俗标签,而唯一系于其作品的独特性。在西方哲学中,诗人就是先知,诗人是为我们设置神话的人,对阅读者而言,诗人本身便构成生命现场的鲜活注脚——那些镶嵌在其命运轨迹中的“微小奇迹”,看似偶然降临,实则厚积薄发。我更倾向于所谓“微小奇迹”,其实是生命现场精心策划的一个破绽。诗人的主要工作是要努力发现这个破绽,并进行必要的正确的传递,用不同的生命感触、陌生的语言写出寻常中的不寻常,诗人要具备不断发现破绽的能力。米正英老师在一些精妙的短诗中,体现出细腻不凡的捕捉力,让每首短诗都成为刺破日常迷雾的锋芒,在有限的篇幅里拓开无限的诗意空间。

  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就像周宜飞老师提到,一直希望米老师送他一幅画,米老师说这一幅还不是最好的,有好的一定送出。是的,最好的画一直在路上,能够真正诱惑诗人的,就是一种期待:永远相信能写出更好的,但永远只能写下能够写出的。那些蛰伏在想象之巅的完美之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终点,而是需要以整个人生为丈量单位的朝圣之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