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的信读后感1000字左右
读于洁老师《致青年教师的信》的25句话有感。于洁老师的《致青年教师的信》是一面澄澈的镜子,照见了每个青年教师灵魂深处的战栗与渴望。当她的文字与我的教育记忆相遇,那些被日常消磨的初心,那些在挫败中蒙尘的理想,突然获得了重新言说的力量。
一、教育现场的"祛魅"与"复魅"
于洁老师毫不避讳地拆解了新教师常怀的浪漫想象。她的话像一剂清醒针,刺破了我初为人师时膨胀的自我感动,剥离了我们加诸教育之上的虚幻光晕,迫使教师直面教育的本真状态。那些深夜伏案批改作业的疲惫,那些与学生促膝长谈的温暖,那些见证生命成长的喜悦,被编织成一幅充满质感的教育图景。
二、教育伦理的温度与厚度
于洁老师的话最打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流淌的教育伦理思考。于洁不把学生看作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视为有待点燃的火炬。当整个社会陷入教育焦虑时,她提醒我们警惕效率至上的陷阱。
当读到“一个老师真正的成熟,绝不是在学生们面前颐指气使,而是放低姿态,蹲下身子,平等善良。这才是人与人相处的样子,这才是教育里最美的样子。”这句话时,我不禁莞尔——这简单的方法背后,是对学生尊严的深刻尊重。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更展现在这些细微的伦理抉择中。
三、与青年教师的精神治愈力量
于洁老师的话放弃了居高临下的专家姿态,以平视的对话姿态与青年教师交流。这本身就有教育隐喻——最好的教育不正是发生在平等的心灵对话中吗?当读到"年轻的教师们,不要怕。也许你做得不错,一出手挺顺利,那真是幸运,值得珍惜;也许你做得很不顺,甚至被领导批评指责、被同事背后议论、被老教师说三道四,没有关系;我知道你早出晚归,我知道你费尽心思,我知道你心里很委屈很焦虑,都没有关系。谁不是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呢?谁不是一路摸爬滚打满身泥浆的呢?"这样的句子时,仿佛有位经验丰富的同行轻拍我的肩膀,那种被理解的温暖难以言表。
这几天于老师的那些文字一直在我的意识深处荡漾。于洁老师教会我的,不仅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更是一种审视教育生活的思维方式。她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来不是直线前进的征程,而是在困惑与顿悟间摇摆的螺旋上升。那些曾让我夜不能寐的教育困境,如今看来都是成长的邀请函。
于老师的话最终指向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是师生相互成全的生命历程。当你真心为学生付出时,收获最大成长的往往是你自己。在教育的漫长雨季里,《致青年教师的信》像一把温暖的伞,既遮挡现实的风雨,又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前行,在湿滑的路面上留下坚定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