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的信读书笔记2000字
“写给青年教师的44封信”这句话醒目地印在《致青年教师的信》一书的腰封上,深深地吸引了我。正如书名所传达的,这本书是专门为青年教师准备的。书中汇集了全国模范教师于洁与她的儿子李润于在教育旅途中的书信交流,他们共同探讨并解答了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学生沟通、教学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同时,因为这种母子共写的新形式,使得这本书不仅拥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还有着震撼人心的真情流露。
正如于洁老师对李润于老师笃悠悠说的话:“咱们这样的母子共写,国内很难找出第二个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更像是一封封家书,饱含着最深情的关怀和最真诚的建议。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信来自我的父亲,记得是在中学时听到同学的父亲会给她写信,心中颇为羡慕继而生出对自己父亲的丝丝怨气,以至于在一次争执中大吼道:“为什么别人的爸爸都会给他们的女儿写信,而你却不会!”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父亲迫于青春期女儿的压迫还是手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那封信上有他写得最好的字,虽然信的内容早已忘记但它却再一次笃定了我心中的声音:其实他当爸爸还是很合格的。我喜欢看信,长大后也喜欢写信,每年生日给自己写一封信,深受感动后给朋友写一封信,得到帮助后也会给领导写一封信……我始终相信,信中透过文字传递的情感是最纯净、动人的。
而这本书,更像是于洁老师写给自己孩子的家书,充满智慧又饱含最诚挚的感情,聆听书中的关怀和叮嘱,无形之中也让我那颗渴望得到滋养的心田变得松软起来。身为一名青年教师,说实话,我深深妒忌着李润于这位95后的青年教师,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自己专业成长道路上最好的教练,他的教师发展之路看起来是无比顺遂的。可是,人的成长真的不用经历困苦便能获得吗?书中呈现了李润于老师大量的教育叙事,“遇到调皮学生怎么办?”“班上有爱耍小聪明的孩子怎么办?”“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怎么办?”“当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怎么办?”……李润于老师将自己最真实的慌张、窘迫、无奈、不知所措的带班教学一面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的自我剖析是冷峻的,是少有人有的勇气。从他的案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带班时的样子,很多问题是共性的。
我羡慕他在初出茅庐就被身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过硬的力量滋养着,相比之下,自己却在成长中有太多困惑没能得到解答,工作中有太多难题无法突破,一年又一年的迷茫、打击甚至是沉沦的道路上有着我这位青年教师深深浅浅的脚印,而李润于老师则早早地被最好的营养浇灌着成长。但是从他真诚的记叙中,不难看出,像李老师这样优秀的青年教师不仅也要面对带班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繁难问题,而且还需要突破别人的高期待以及摆脱优秀母亲托举从而迎接一个更加光辉的自己的难题……这样看来,不管是怎样的青年教师,都要独立穿行一条走向自己成长之路的黑暗时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无需艳羡他人,只需要勇敢而坚定地培植自己心中的小种子,从而向世界开出一朵自己的花。
向世界开一朵自己的花
一个想要成长的青年教师确实会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焦虑”支配,焦虑是作为一位教育者的不成熟,却也是使其快速成长的力量。我在书中看到了很多直击青年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痛点问题,比如班级管理、学生沟通、教学方法以及自我成长等。身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也常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彷徨无措,每当这个时候,书籍成为了我的避风港和营养补给站。当我在带班的时候,我会思考:我想带出一个怎样的班集体以及一群怎样的学生?然后在各种班级管理的书中穿梭,直至找到自己向往的班级样态以及心中理想的教育模样;当我在教学时,我会思考: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能力和学生成绩?然后在各大平台搜索观望,在大佬身上检索出适用于自己的教学伎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不是一名怕吃苦的教师,而是一名怕看不到希望的教师。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会让自己产生“或许我不适合当老师”的颓丧想法,也会在一句“不要卷”中放低对自己的成长要求暂避锋芒……但不管在迷雾中穿行多久,我始终坚定着不能当一名挥舞鞭子鞭打一匹美丽骏马的无知者的决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常常感到困惑,但这份困惑同样带给我无尽的幸福。做中学、学中做,我的教室变成了最肥沃的试验田,学生们则是我并肩作战的伙伴;读中思、思中读,书籍成为了驱赶迷雾的利器,我也逐渐在并不完美的成长道路中擦亮着自己的教育信念:和孩子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电影《卡特教练》中,卡特教练反复追问球员克鲁兹:“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克鲁兹由最开始的摸不着头脑到最后坚定地说出:“我们最怕的不是别人看不起我们,我最怕的是我们的前途无量,我们真正怕的是我们光明的一面,不是阴暗的一面。随波逐流者一世徒劳。如果我们发挥潜能,我们身边的人自然而然也会效仿。让我们自己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我们的行为也能让他人解脱。”这段台词来自于南非黑人总统曼德拉的就职演讲,它有力地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另一面——我们真正怕的是我们光明的一面。我的理解是迎接自己光明的一面意味着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一切受挫,并且更加坚定地朝着内心的声音走去。卡特教练用超乎常人的勇气唤醒了球员内心这种坚定的声音。在桃夭老师(本名严盈侠)《种下一间教室》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位于内蒙古偏远地区的小学,一个不少父母认为自己孩子脑子有残疾的班级,经由五个四季的交替轮转,最终在诗中、在思中、在真实的生活以及浪漫的音乐中成就了一个个开阔的生命和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故事。
桃夭老师对小种子说:“雕琢自己,即使痛苦也值得坚持。”是啊,只有被深埋过才会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和感动,只有不断雕琢自己才能倾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从而走向美好、走向卓越。还有很多的故事,都在不断启迪着我们:管你是谁,最重要的是你的生命倾注在哪里。在尼采哲学中,“永恒轮回”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它告诉我们,人应不断追求生命的更高价值,这种价值让我们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能满怀热情地说:“再来一次,再来一次……”青年教师啊,内心的热情、激情在伸出触角触碰到世界的厚壁时,不要着急收缩回来,把每一次碰壁都当作一种提醒,提醒自己以更加平静而优雅的姿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惊喜和磨难。不要给自己设限,你可以无限地向那个美好的自己靠近,靠近……总之,你可以书写你接下来的教育时光,正如你的人生也可以得到别样的书写。“向世界开一朵自己的花,拥有自己的最高价值,便不会在是非对错中轻易迷失自己。”一位青年教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