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700字
《古文观止》如一卷泛黄的长卷,在历代文人的笔墨间徐徐展开。当目光掠过柳宗元的篇目时,总能感受到某种特殊的震颤。这位被放逐的士大夫,用文字在永州的瘴疠之地开凿出清冽的泉眼,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触摸到那个在政治寒冬中倔强生长的灵魂。
柳宗元的散文中似乎藏着锋利的刀刃。捕蛇者说》以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怆命运,划开了盛唐华服下的溃烂伤口。“苛政猛于虎”五个字如重锤击鼎,将儒家民本思想锻造成掷地有声的青铜铭文。但更令人震撼的是其笔法的克制: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只是让血淋淋的事实自己说话。这种冷峻的叙事背后,是士大夫对苍生的深沉悲悯,就像是外科医生握着柳叶刀的手,稳定而温柔。
在永州的山水间,柳宗元完成了中国文人最惊心动魄的精神突围。《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幽邃之境证明了士人精神的高贵不在于庙堂的冠冕,而在于能否在绝境中保持审美的能力。他把贬谪之地的蛮荒,点化成承载士人风骨的山水长卷,这种将苦难淬炼为美学的功力,让后世所有在逆境中挣扎的文人都能找到精神的渡船。
柳宗元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无论世俗如何,他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清醒。《三戒》中的麋鹿、驴子、老鼠,既是对世相的辛辣讽刺,更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自省。当他在《愚溪诗序》中自嘲“以愚触罪”,我们看到的不是颓唐的自我放逐,而是以退为进的精神超越。这种在黑暗中依然保持思考的姿态,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檄文都更具震撼力。
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的目光穿越《古文观止》的墨香与柳宗元相遇,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在困顿中坚守的勇气。他的文字告诉我们:真正的士人精神,不在于能否改变世界,而在于是否能在浊世中守护心中的明月。那些在永州山水间写就的文章,早已超越了个体命运的沉浮,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史上永恒的星辰,指引着所有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