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征》有感1000字
“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的多。”合上《长征》,我再一次回顾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的这句话,感到心中一股炽热的情感在澎湃——那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那是中华儿女的自豪!
百年以前,万里山河仍在冬眠。在东方辽阔而古老的平原上。突然出现了一条金光四射的巨龙——这支队伍中有农家子弟、窑工、瓦工,有穷苦的妇女,也有有教养的将军与带枪的诗人。他们冲破冰封的暗夜,由东至西,从南到北,纵贯十一个省,前后整整两年。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转危为安,开中国革命之新局,谱中华历史之新篇!
人们常说“二万五千里长征”。事实上,这绝非夸张。而且长征路上有敌机的袭击,敌军的追击,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一条条大河的横断,有夹金山。二郎山、大六盘山等一座座山脉的阻挡。在湘江,由于“左”倾的影响,红军损失了一半多的兵力。面对军事形势的恶化,他们放弃了吗?退缩了吗?没有!在严寒的大雪山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勇登顶峰;面对茫茫的大草地,他们不畏生死,迎难而上。每一位战士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此一去,不成功则成仁!这群拼命硬干的人,就是我们中国的脊梁!
重重的磨难,可以消磨人的肉体,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正如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只有这样方能成就其坚韧。这条威力与希望化身的神龙,身上的每一个部分,无不澎湃着不灭的信仰。这信仰让他们拧成一股绳,官兵同心,上下一体!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信仰汇聚成了中国铁流。将他们的信仰播撒在每一个他们到过的地方。这股铁流越来越有力,直至打碎黑暗的旧社会,铸就光明的新中国!
中华民族是有信仰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信仰的人民。从历史的长河中一步步走来的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有着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与发展。从“甘于奉献,一切为了人民”的雷锋精神,到“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精神。再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垦荒牛精神,“勇于变革,敢于创新”的载人航天精神,“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抗疫战疫精神……长征精神在现代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它驱动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勇攀高峰,敢打敢拼,直面挑战,也为我们这一代人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长征这一伟大壮举,虽然已经经过了九十载光阴,但它仍然会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照耀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去努力。长征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信仰,什么是脊梁,什么是伟大,什么是中华民族!
写毕,我缓缓放下笔。此刻,阳光正好,上午9点的暖阳温柔地洒进书房,为书封面上的“长征”二字镀上了一层鲜艳的微光。这微光,恰似长征精神的延续,温暖而明亮,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