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鲁迅呐喊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5-02-07 15:08:27.0读后感147

  这是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夜晚,透过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无数窗内透出的灯火犹如繁星点点,在黑暗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和温暖。在这个家家团圆的日子里,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温馨的故事。这时,我望向桌上那本方才看完的《呐喊》,一种酸楚凄凉之感竟油然而生……

  被毛润之称为“民族魂”的鲁迅以其独特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其间,人物栩栩如生。君可见,以穿长衫伪装自己的孔乙己在人们的冷嘲热讽之中悲惨地死去;君可见,一心追名逐利的陈士成为寻梦中白光坠入河底;君可见,童年中手捏一柄钢叉、项戴银圈的那个淳朴天真的少年闰土,受旧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变得沉默寡言、麻木自卑。一幕又一幕悲惨的结局,不仅让人潸然泪下,更发人深省。
呐喊
  初读此书,或许你会发现世态之炎凉。但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即使被黑暗的笼罩,也总会有几许微弱的光。夏瑜即使不受众人理解,即使面对严刑拷打,也依然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赤热满怀,对革命矢志不渝。我们庆幸,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有人选择提灯前行,即使无灯,但他们仍会以孤勇满腔,奋力逐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中国历史漫漫长河之中,从来不缺这样勇立潮头,照亮民族前行之路的人。“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女士,在敌人施以酷刑逼其招供之时,她宁死不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身处囹圄也依然想点燃那新思想的精神火炬……他们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勇挑国之重担,谱下一篇又一篇悲壮的赞歌。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夏瑜”,或者说“夏瑜”是他们的一员,他们只为用行动去影响、去改变那个世界,使麻木的人们能够拨开云雾睹青天!

  正如鲁迅在《故乡》中所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只要众人齐心协力,便能蓄势待发,积扶摇之力、直击长空。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远远不止鲁迅一个人在呐喊,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众多青年高喊“内争主权,外除国贼”的口号,一个个平凡的青年就这样以独特的方式的写下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这不正是乙巳蛇年央视“春晚”中提到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者,不以日月为限”吗?纵使道阻且长,前路渺茫,依然会有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其中,伴着风霜雨雪,开创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且看今朝之盛景,"天宫"凌空、"蛟龙"探海、"嫦娥"奔月、"祝融"问火、DeepSeek问世……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少都离不开鲁迅昔日以笔为号角,唤醒国人之举,正是敢于直面“问题”,才能尽显民族自信力,醒来的华夏子孙一代一代塑造自我、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黑暗之中有人呐喊,其声振聋发聩,久久回荡,直扣人心。当今的时代,吾辈青年亦将不畏挫折,不惧前路坎坷,接继奋斗,奏响属于我们的激昂乐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