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小小的我读后感800字

admin2025-04-17 14:19:51.0读后感36

  清明放假前,从我师父的文件柜旁看到一本书,书的名字实在是太吸引我了,正好放假,便把那本书带回了家。而今,当我合上《小小的我》的最后一页,窗外的雨声里,仿佛能听见吴晓琳笔下那些破碎的声音。那些关于成长的隐痛与和解,像月光下的海潮,在寂静中一遍遍漫过记忆的沙滩。

  作者吴晓琳用手术刀般的精准剖开童年的痂。书中那个总在晾衣绳下数蚂蚁的小女孩,她的孤独不是歇斯底里的呐喊,而是晾衣绳在风中呜咽的颤音。作者笔下的"我"总在收集各种容器:玻璃药瓶装蝴蝶翅膀,铁皮饼干盒装褪色的糖纸,这些容器最终都成了盛放孤独的器皿。当"我"把摔碎的体温计水银珠一粒粒拾进火柴盒时,那种小心翼翼的专注,比任何控诉都更令人心碎。
小小的我
  那些被贴上"怪小孩"标签的章节里,藏着最惊心动魄的诗意。数学课用圆规在橡皮上刻出螺旋纹路的少女,体育课躲在单杠阴影里观察蚯蚓的男孩,他们的沉默不是缺陷,而是对世界过于敏锐的自我保护。吴晓琳教会我们,当大人说"这孩子太内向"时,其实是在说"这孩子看见的太多"。就像书中那个总在雨天画蜗牛的男孩,他的画本里蜗牛壳上的纹路,都是未说出口的星际密码。

  最动人的不是救赎,而是救赎前的漫长跋涉。当"我"终于敢在作文里写"其实我不喜欢当班长"时,当那个收集易拉罐环的女孩开始用它们串成风铃时,蜕变在无声处发生。书中那位总在收发室织毛衣的校工王姨,她织进毛线的不仅是彩色的毛线,还有孩子们不经意间掉落的只言片语。这些散落的温暖像冬夜里哈出的白气,转瞬即逝却真实存在。

  合上书时,我望向镜中的自己。那些童年时期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原来早已钙化成珍珠。吴晓琳没有给我们廉价的答案,就像书中那个永远缺一块的千块拼图,在某个清晨被主人公挂在窗前,让阳光透过缺失的部分照进来。成长或许就是这样,我们终将在不完美中学会与缺憾共舞,把伤痕编成桂冠。

  晨光微熹时,我在书末空白页画了只背着书包的蜗牛。那些曾经让我们自卑的"不正常",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