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孤独读后感800字
心理学认为,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然而,在一本名为《好的孤独》的书中,作者陈果却为我们展现了孤独的另一面——它并非是痛苦与寂寞的代名词,而是一个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发现内心深处的美好、实现自我成长的契机。
孤独并不等同于寂寞。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那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不紧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娴静而从容。而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们直觉到生命的虚无,情感的真空使我们怀疑自我的存在,那是一种灵魂中空的干瘪,是绚烂的烟花在高空瞬间绽放、又坠回广漠低沉的黑暗中的无望,焦灼却疲乏。书中提到,孤独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独自前行的时刻,可能是远离家乡求学,可能是在事业上独自打拼,也可能是在心灵的深处独自探索。这些孤独的时刻,起初或许会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但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并接受它们时,就会发现孤独其实是一种珍贵的礼物。它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人生的方向,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去挖掘自己潜在的能力和兴趣。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以及对周围人的观察,深入剖析了孤独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形式和意义。我领悟到孤独和独处的区别。孤独是一种情绪,而独处是一种选择;孤独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和自己共鸣的人,或者没有了解自己的心灵深处的需要。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反而,它可以是一个充电的过程,为自己的身心提供空间。在孤独中,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与自己内心的深度对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做出更加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选择。
然而,要正确地理解和享受孤独,并非易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害怕孤独。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误解和逃避。当我们学会正视孤独,用心去感受它、接纳它,我们就能在孤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与美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愿我们都能在孤独的旅途中,勇敢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