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李镇西教与育名师谈家校教育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3-02-22 13:58:47.0读后感508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家校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将家长纳入我们工作的“大本营”,需要莫大的智慧;而我本身也是两个孩子的家长,如何尽好家长的职责,有效助力学校教育,需要我自身不断地学习。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慢慢读来,几个观点慢慢印入我的脑海,给我深刻启发。

  观点1: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黄全愈)

  以前,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也成了很多父母的共识。于是,孩子未出生就进行胎教,一两岁就认字、读诗,三四岁报琴棋书画各种兴趣班,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于是幼儿小学化,小学中学化……

  倘若我们将人生看成一场竞赛,那么,起跑线确实存在的。可是人生是过程,而不是竞赛。而且,对跑步而言,起跑线的争分夺秒也只对百米短跑才有意义。长跑,尤其是马拉松比的是持久力,而不是起跑的快慢。而人生,就算要比作竞赛,也应该是长跑或者马拉松。如果开始就猛冲,往往中途会失去耐力,不可能是最后的优胜者。
教与育名师谈家校教育
  此外,人生是否只有一条起跑线?起跑线输了的就一定不能赢在终点线?其实,人生起跑线不止一个,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靠读书能成就人生,同样,靠“卖口红”也能成功出圈。起跑线输了也不一定不能赢。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今天我们认识的爱因斯坦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我认为针对的对象不能是孩子,父母不要往死里去折腾孩子,而应该提升自己。因为孩子最初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老师,你的能力越强,你的品行越好,当你的孩子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你都可以为他们无私提供最优秀的指导。

  观点2:好家长成就好班级(王晓波)

  看过王老师的书,听过王老师的讲座,印象最深的是她分享“皓妈”的故事。皓妈“又A又飒”,皓妈单枪匹马勇闯天涯,不仅把内向胆小,如砂砾一般不起眼的儿子,培养成开朗向上,像星星一样闪耀的暖男,还把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捯饬成了有为的企业家。有三点宝贵经验:无限地支持老师,无限地信任儿子,持续地自我成长。

  我对“无限地支持老师”这一点颇有感触。去年,我在地市担任班主任,就遇到了一群无限地支持班级、支持老师的家长们。开学前的军训,带班的教官喉咙嘶哑喊不出声音,班里一位协警爸爸自告奋勇。烈日炎炎下,毫无怨言,用笔直的身形给孩子们上好了第一课。艺术节,班级的节目要用到“凳子道具”,网上买固然可以,但活动结束既浪费也让人心疼,就这么提了一嘴,一家长从开餐馆的亲戚家借了15条,亲自开车护送到学校门口。艺术节上,忙碌的“补妆妈妈团”,她们不是最精湛的,却是最积极的。班队活动上,各领域专家甘愿来到小小的三尺讲台,倾囊相授,传经送宝,德育、智育、美育输出的同时,拉近了孩子们的心。大型外出活动,总有家长的牛奶、面包、鸡腿、蛋糕,为孩子送上“大礼包”,他们就在别班孩子的羡慕中一个个昂起了头,那小样,别提多可爱!渐渐地,我发现他们越来越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越来越在乎班级,越来越团结,越来越一条心,归属感,集体感,荣誉感随之而来。而受此影响的我,无限倾注热情和热爱在班级的同时,也关注我孩子的班级,参加班级亲子活动,在班级圈弘扬正能量,为班级助力。

  教育是教师的工作,也是父母的修行。一本书让我清楚了我的双重角色。书中还有太多让我继续思索,不断耕耘的方向。曾有个教育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光荣,一个民族出现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未来的希望。而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是教育的希望。愿孩子、家长和老师相互理解,彼此支持,三剑合一,创造教育最强大的合力。

  亲爱的、敬爱的老师与家长:因为孩子,让我们紧密相连;因为孩子,望我们共同奋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