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语文教育改造——走向核心能力与精神思想的双重建构》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2-04 13:54:03.0读后感271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中语文老师,教学经验有限,对语文这门学科了解得也较为浅薄,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言简意赅又意蕴深刻的指导书籍,真的荣幸。

  《语文教育改造——走向核心能力与精神思想的双重建构》一书,作者系从事高中语文教育三十余载的特级名师胡立根老师。该书内容分为六章,在开篇部分,作者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譬如“高调低效”。近年,教育部门鼓励学校大力推行教学改革,语文教学在改革方面也表现得十分积极,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但是,语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课堂热情度并没显著提高。这一问题必须引起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以及作出合理的教学调整。在该书中间部分,作者引导语文教师打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用新的视角审视语文这一门学科,来重新定义语文学习。最后,作者还引用了自己的三个教学典例作为参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无疑,这本书为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新的教学切入点,极具借鉴意义。

  于我而言,此书给我莫大触动的地方不仅在于它传递出的教学方法,还有语文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开放性、生命趣味、理想情怀等相关元素。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口中的母语,而语文就是在母语习得基础上嵌入学识的一门学科。可以说,语文比英语、数学、化学、生物这些学科更容易理解,但是,许多学生又恰恰学不好语文这门学科,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语文并非冷漠的知识介绍与概念推理,它本身就是“热”的,它有血有肉,富含情感美、语言美、哲理美、科学美。
语文教育改造
  语文这门学科,是具备美学色彩的。譬如《诗经》中《国风·周南·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仅具备音韵美,同时也写出了古代男子对于心爱女子的热切追求;屈原在《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诗含蓄地写出了他对国家、对君王的满腔忠诚与热血,渴望实现自身的抱负;《孔雀东南飞》中的“君当作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写出了刘兰芝、焦仲卿之间坚贞凄美的爱情故事;《荷塘月色》里,朱自清先生对于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描述得十分唯美,“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可见,这些出现在我们语文教材中的名篇都是极具美学色彩的。

  同时,语文这门学科也是开放性的。除了试题中出现的选择题有固定的正确选项外,其他的题目都没有标准的答案。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切入点与创新思维。因此,不论在教学中还是答题中,教师都不应束缚学生的解题思维,更不应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但不应一味地将知识硬塞进学生的脑海里。

  语文这门学科也是充满人生意趣的。譬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描写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篇目出现在教材中,我们除了给学生讲解诗文的基本意思外,还需传递给学生一种清雅的文趣,即除了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我们的内心也需要有一片淡泊从容的净土,不卑不亢地置身于社会的激流勇进中。

  除了综上理解,胡立根老师在该书提出的关于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不能全靠”,即不能全靠课本、不能全靠教师、不能全靠“刷题”,也使我深有体会。的确,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不能只依靠课本,教材中许多篇目都只节选了原著的部分章节,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较为系统的阅读,毕竟,学生课后的自主积累对学生真正学好语文是大有裨益的。想要学好语文,也不能只依靠老师,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老师讲的内容也较为有限,需要学生课后自觉地复习、预习,阅读一些书籍,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当然,对于想提高语文成绩的学生而言,也不能一味地“刷题”,而是应该做完一套题后认真反思、总结错题、避免同类题目再次做错,只有掌握了知识点与解题方法,做起题来才会得心应手。

  语文这门学科,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教师与学生注入情感与思想,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是被动的。作为教师,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也要通过便捷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不应形成定势思维,要有创新精神,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从而学有所成;作为学生,则需要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应该注重课后的阅读与积累。只有这样,文学的传承感以及教师的使命感才得以体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