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爱上语文读后感1500字
发现语文之美!爱上语文,爱上母语!近期我读了王崧舟老师的《爱上语文》内心被深深触动。整本书一共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值得我们反复去感悟品读,所以我读的很慢很慢,每读完一个章节还搜索王崧舟老师的《百家讲坛——爱上语文》来看。在第一章中王崧舟老师认为“学语文就是学文化,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位文化的点灯者、传承人。”
习近平主席曾提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的学生长此以往、坚持学习,单就古诗词来说,一首诗就是一段历史,一首诗有一首诗的文化,学下去,积淀下来,聚沙成塔,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在这“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
一、识字写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识字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掘汉字构成中的文化元素,比如象形字的产生、会意字的产生、字形字义的演变等,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讲学生易写错的字“拜”,以《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两手之形,右下加横表示叩头须双手按地来引导学生,既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又能很快掌握字形。
二、欣赏语言特色,彰显文化魅力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统编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意在丰富学生积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教学中要通过品词析句,鉴赏它丰富的辞采及表意的精准、凝练,让学生充分感受其语言之美,感受其艺术感染力。对这些内容的鉴赏,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传统文化的种子会慢慢在学生心中萌芽,文化自信一定会根植于学生心底。
三、品悟诗词内涵,感受民族精神
众多的古诗词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主义;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风骨气节等,都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好好体悟,感受优秀民族精神的好凭借。
四、把握人物形象,传承优秀品质
与作品内涵相互映衬的,是统编教材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中华优秀诗词作者内心那彪炳史册的精神品质。《将相和》里以国家利益为上的廉颇蔺相如、《示儿》《月是故乡明》中的家国情怀、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光明磊落、郑燮“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贞不屈……翻开统编教材,一篇篇充满正能量内涵的作品,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绝佳范例,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和继承他们的优秀品质。
王崧舟老师在《爱上语文》这本书中谈到他的写作目的是:探寻古典诗词的学习,进而探寻祖国语文的学习。读了王崧舟老师的《爱上语文》后,我对中国的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折服于王老师深厚的文学素养。王老师对语文独有千秋的界定,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震撼了我。王老师的《爱上语文》引导了我,激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