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3-01-10 14:30:02.0读后感258

  说到小米,我联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高性价比,作为一个不算米粉的普通消费者,细数家里用过的小米和米家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源、扫地机器人、电饭煲、剃须刀、电动牙刷等等也林林总总十余件,不可否认小米与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普通人的家庭生活之中。

  加入谷仓后有幸读到洪华博士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之前原本以为《战地笔记》是一本工具书,来教授读者如何做产品,如何发展生态链,读完发现其实并不是,它更像是一本回忆录,行文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文风质朴通俗,就像一个朴素、诚恳、又有点处女座追求极致的理工男在向你讲述他成长的故事。通过阅读本书,我能非常清晰的了解小米生态链的发展历程,对小米和小米生态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战地笔记》以小米生态链内部视角,全面记录、梳理了小米生态链的萌生、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如何以极致的产品杀入不同领域的故事。

  全书所贯穿和传达的都是在消费升级及万物互联的大风口下,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如何用工匠精神去打磨产品,去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态圈,小米生态链的模式,是在智能硬件领域聚集的范例,它不止步于作为一家科技硬件产品制造商,而是要成为一个“遥控器电商”的平台。小米对于消费大趋势、物联网大趋势、遥控电商大趋势的掌握,加上对产品、市场、设计等细节的掌控,成就了现在成功的小米生态链。

  在书中小米生态链的定义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生态链篇,阐述小米硬件生态系统的搭建、布局、管理、发展和奔跑之中的思考。在上篇中,小米在毫无先例可循、完全依靠自身实践的状态下,摸索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打法,通过资深的工程师团队组合的投资人队伍,本着“入资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投资逻辑,采用“投资+孵化”的方式,寻找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进行矩阵式全方位孵化,以最快的速度去抢占市场,迅速的布局物联网。

  小米的生态模式更像一种“竹林效应”,小米通过竹林发达的根系,向生态链企业输送各种养分,利用小米平台的优势,优秀的团队、有热度的品牌、庞大的用户群、强大的供应链资源、充足的资金支持、电商平台、信誉、相对成熟的产品方法论、社会的关注度等,为这些新生代企业注入生命的力量。而这片竹林中的竹子,又通过地下根系交织在一起,互相补给互相支持也互相竞争,它们要在根部不断繁衍和连接,积蓄新的势能,不断新陈代谢,催生新的竹笋,同时根系也不断向外延伸,慢慢拓展到更多的区域中去。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小米与生态链企业始终保持利益的一致性,而在不同阶段,他们又互为价值放大器。看似野蛮生长,实则规则清晰。小米为生态链提供多层面的平台支持,而生态链可以持续保持小米品牌的热度,提供销售流水的支持,为小米吸引了很多苹果及其他手机品牌的用户。生态链企业之间也形成合力议价、互为资源的共享经济。比如,一个生态链企业打通了一个领域的资源,他们可以将这些资源和小米及其他生态链企业共享,一个生态链企业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的供应商,一个企业可以帮助其他企业介绍人才、供应链资源、产品指导、渠道等。

  除此之外,生态篇还着重强调了小米模式的本质,小米模式的本质就是效率。雷军总结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在书中反复多次提及的一个词——“效率”。效率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中,从产品的研发到运营,到生产制造,到营销,再到售后服务,只要用心,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提升效率。

  例如小米的精品战略,聚焦全公司的力量做一款手机,将有限的开发、生产、营销资源聚集在一起,集中火力做精品,迅速抢占市场成为品类的头部;小米定义产品坚持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聚焦大部分用户的刚需,在功能层面秉承宁减勿加的原则,可做可不做的,一定不做,也让产品开发的效率提升;小米电商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尽可能去掉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小米直面最终用户,高效实现了产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直达。除此之外,坚持走高品质、高性价比的道路,赢得用户的信任,希望用户看到米家的产品不用思考就认为是品质最好、性价比最高的,用低毛利率倒逼公司追求效率改善项目,另一方面,高品质也避免了一系列售后问题导致的运营效率降低的问题。唯有在奔跑中去思考去提高效率,才能提高团队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品质。

  《战地笔记》下篇为产品篇,阐述小米生态链产品从产品定义到设计研发定价等各个维度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小米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时代的拐点,未来10年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将是消费,所有和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相关的领域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甚至与精神消费相关的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而生态链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是模式先进,二是做出一个个强大的产品。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从0到1是最难的过程,好的产品就是那个1,有了好的产品,营销、品牌、渠道都是1后面的若干个0,如果没有1,有多少个0都没有用。因此,下篇主要来讲如何做出一个好的产品。

  要做好的产品首先产品定义要精准,要精准的选择用户群体。书中提到,定义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着眼于80%用户的80%的需求,聚焦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刚需,做大众市场。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聚焦产品的核心功能,先守正再出奇。

  我们还要明确所选择的领域存在的不足和痛点,痛点程度越深、出现频次越高,解决这些问题带来的产品势能就会越大。痛点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产品级、产业级和社会级,而其中产业级的痛点是我们最容易抓住的颠覆行业的机遇,因此我们要解决产业级痛点,牢牢把握住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产业的升级方向保持一致,要做行业里的技术领先者,做下一代产品。

  下篇还介绍了小米做产品的原则:大众产品高质化,我们做高品质产品,要紧紧抓住两个发力点,要么极大的提高效率,省去用户的麻烦、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空间;要么设法带来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给用户带来惊喜。小米做高品质产品最大的诀窍就是拒绝“机海战略”,少做产品,只做精品,用所有的资源、人力,全力以赴做好一款产品,对标全世界最好的产品。

  除此之外,产品的定价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维度,小米始终坚持拒绝暴利、不赚快钱的原则,通过提高效率、选择一流供应商等方式减少成本降低商品定倍率,坚持做质优价廉的好产品。小米还擅用互联网思维,用低毛利甚至免费的产品迅速的获取海量用户,在海量用户的基础上再做些高毛利的长尾产品。

  除了产品定义,下篇中还着重讲了小米做设计的本源逻辑,如何追求设计的最优解。小米的设计中有70%的理性,30%的感性,小米和生态链企业的产品风格之一就是从来都不会有特别怪异或者违背硬件设计原则的造型语言,坚持合理性的最大化原则。

  在合理性之下,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极简,极简是硬件设计的大趋势,极简的设计更加普适,当进入家庭的米家产品越来越多时,虽然这种统一、简洁的设计使得每一件产品都不那么出挑却可以保证风格的协调统一。从硬件量产的角度来看,去除一些多余的装饰对我们的产品良品率、成本控制都是有利的。

  除了外观上,小米的产品在功能上也追求极简,可做可不做的东西,一定不做,这样不仅能降低研发生产的成本从而降低使用门槛,使小众产品大众化,也可以降低用户在操作使用时的难度,极大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小米的第三个设计原则是如果遇到不成熟的新技术绝不强加给用户,要用最适合的而不是最顶尖的技术,不自嗨不炫技,设计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用户的方便永远是更重要的,要避免不成熟的技术给用户带来困惑和麻烦。

  尽量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麻烦也一直是小米做产品的设计追求,干掉说明书就是小米及生态链企业设计产品时的目标,因此在设计上小米尽量采用直觉化设计,让产品使用符合人性的特点,通过一些快速引导语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产品,将很多智能的应用放到App中,减少机器本身的操作复杂性。

  除了产品的设计,下篇中也为我们讲述了小米对于产品品质管理的严格,死磕细节、对材料性能和安全高标准严要求、严格的内测制度、贯穿始终的品控、在看不见的地方也做到极致,小米永远不会在品质上妥协,追求产品品质是小米创业的初衷,这个初衷对生态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适用。雷总反复强调,“品质是重中之重,用户满意度是重中之重,用户口碑是重中之重”,所以,品质是小米生态链模式走下来的根本保障。

  小米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和教训,既可以为制造企业转型提供全新的思路,也可以为硬件创业者带来启发,对于互联网企业切入实体经济也是很好的参考。

  这本书还穿插描写了不少小米生态链企业的CEO,他们的背景、经历、和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他们所做产品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所做的事情充满热爱,这种热爱是让人前进的源动力。

  雷总说他的梦想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进步,让消费者用很便宜的价格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作为小米用户,我使用到了小米给我们带来的高品质、极致性价比的科技产品,享受到了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作为旁观者,我也惊叹小米可以像鲇鱼一样,进入一个行业就搅动一个行业,让传统制造业走出舒适区,促使一个个行业革命的发生。

  都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便是一起创造它。希望能够携手谷仓,不忘初心,在未来能够继续参与见证小米和生态链创造新的奇迹,见证新国货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