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11-06 18:14:24.0读后感498

  在80年代,中国还是朴衣素食,种着田,科技并不发达;到了90年代,科技逐渐发达起来,有了几座高楼大厦;到了00年代,人们生活的速度变快了,科技发达了,人们都有了手机,听歌充电好像是必需做的事情了。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也担忧着和自然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生活的速度也越快。今年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叫《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主题非常明显,开创性的提出了儿童自然缺失症的概念。书本中还举例了一些案例和事情,接触自然看起来很简单,在科技化的生活中却变得异常困难,作者为此敲响了警钟,也讲述了重建儿童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际方法。

  读完后,我有些许的害怕,害怕失去自然,失去“绿色”的感觉,我便开始了深思,深思怎样靠近自然。一个充满爱,充满生命的世界,如果没有大自然,后果不堪设想,没有人再为天空涂上蓝色,没有人再给小鸟勾勒翅膀,没有人再为太阳充填光芒。是啊,作者也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自然缺失症,这种病会导致孩子和自然完全割裂,也会影响孩子的道德、审美、情感,在知觉的引导下变得孤独、暴躁、易怒。所以这个问题早已成为大家苦恼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
林间最后的小孩
  接着,书中早有许多实验证明,人和自然是分不开的,比如窗外有绿色植物的病房人比窗外是墙的病房人早出院.....好似作者想证明:人们不能再依赖科技了,勇敢地去接触大自然吧!文中有一句话:我更喜欢在屋里玩,因为只有屋里才有电源插头。看,现在科技化的社会,一代人比一代人过得更好。像现在的小孩,在城中,背过《悯农》却没见过农民,甚至认不清飞鸟走兽。快速便捷的生活中,自然像是被挤出来了一样,好像现在已经无需跟自然打交道了。

  沉心回忆自己那些兴奋的孩童记忆,不是考试考了多少分,第几名,也不是参加过什么比赛,而恰恰是儿时度过的那些片段——拿着杆子打树上的枣,爬石榴树摘石榴,夏天的晚上边乘凉边和小伙伴抓蚂蚱,烈日炎炎去“洗海澡”,春天看公园里的满园的鲜花,秋天在踩树叶的沙沙声中捡喜爱的叶子夹进字典,池塘里捞小蝌蚪,礁石缝里抓小螃蟹,冬天打雪仗、堆雪人.....这些精彩的和自然互动的片段构成了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美好的部分,也成了成年后梦中经常浮现的甜美景象。那时的我们还算幸运,被赋予了很多的机会亲近自然,也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恩赐。

  在看过《林间最后的小孩》后,期望现在的孩子们能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与自然有更多的联结,让孩子们到大自然里去玩耍、嬉戏,去感受大自然的风光,而不是让他们整天在自己的家里玩游戏、看电视。希望人们也能让孩子去发现,去探究,去采集标本……那可比在家里好玩多了。

  总之,《林间最后的小孩》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它简洁,明了,深刻记叙了人与自然的事例。当然,作者理查德洛夫更希望有更多人能去接触,聆听,感受,热爱自然,有更多人能成为林间的小孩,让这个地球村充满绿色充满爱。让我们的欢声笑语洒满每一块草地,让林间不再只剩最后一个小孩。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