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城市的精神Ⅱ:包容与认同》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1-03 14:31:15.0读后感549

  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中,行走在城市的土地上,呼吸着它的空气,感受着它的氛围。无论是仍然漂泊的,还是已经扎根的,唯有认同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觉得它与众不同,城市生活才会更令人满意。

  《城市的精神Ⅱ:包容与认同》由重庆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由加拿大人贝淡宁(Daniel A.Bell)和以色列人艾维纳·德夏里特(Avner De-Shalit)合著。这本城市精神所选取的十四个城市,既包括中国的上海、曲阜、青岛、成都,也包括东京、孟买、迪拜等国外大城市。书中记载了作者和全球15位知名学者及媒体人以“漫步城市”这种方式获得的感想,对当地居民的采访和讨论为创作素材,力图描绘出更为全面的城市特性画卷。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国的一些重要城市:有大上海,还有小曲阜。这些城市在规模上各不相同,而且具有不同的身份,让各自的市民为之骄傲。第二部分是国外的一些大城市,这些城市具有全球联系和远大抱负。第三部分讲国外的较小城市。这些城市与世界城市不同,只对周边地区发挥市场功能,但它们为其特有的精神而自豪,还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城市是有符号的

  当你身处异国他乡的时候,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会用到什么样的词汇?如果你的家乡在北京,你也许会用“故宫”“长城”“首都”等词语来指代,言语中夹带着来自千年古韵沉淀皇城根下的儿化音。如果生活在成都,“休闲”和“舒适”或许是对这座城市最大的描述。因为,成都人有一种对生活闲适而美好的态度。
城市的精神
  不少城市以它们的环境特性为傲,并通过推动城市特性的发展形成明显的身份,助力经济振兴。一座漂亮的博物馆,让西班牙的毕尔巴鄂不再是走下坡路的工业城市,反而一举成为艺术世界的“麦加圣城”。在中国,游客受到曲阜独特文化的吸引。因为,他们想要了解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这有助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不同的城市被人类贴上不同的标签,从而演变成城市的文化象征和精神符号。长安的经济和生态高质量发展就是长安的标签。记得多年前,问外来务工的同事和朋友,对长安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为什么愿意留着长安?因为长青街的美和休闲,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同质化地生活。许多年过去了,现在他们已经在长安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长安也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如果需要向别人介绍我们生活的长安,他们说除了“蓝绿”兄弟(OPPO/vivo),还有莲花山和莲花湖绿道等。

  城市是有气质的

  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城市其实“犹如一座座花园”,里面是独特的文化滋养出的绚丽花朵和丰硕果实。市民会对所在城市产生特别的自豪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独具特色的城市环境中,还因为相对于其他城市,他们所居住的城市是独一无二的。换句话说,他们为他们生活的城市感到骄傲,我们称这种骄傲为市民精神。

  书中说到,“我爱纽约”是现代最有名的市场营销口号,或许并非巧合。全世界的城市都在模仿这一口号,在首都北京,常常能看到人们穿的T恤上印着“I LOVE BEIJING”,这种口号确实体现了真实的情感,也受到很多地方的模仿。城市若是能表现出特殊的身份或特性,往往就可以催生出最强烈的城市自豪感。

  长安,GDP在东莞市的镇区里排名第一,在最新公布的中国百强镇名列第四,人们生活在这个媲美中等城市的地方,文化和教育如何跟经济匹配,这是人们最关心的。所以,我们打造了“文以化人,长乐安宁”和“品智教育,特色发展”这两个文化和教育的核心理念。大家有目共睹,围绕这两个核心理念,长安宣教人各尽己能,使大家对长安文化和教育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例如,长安莲溪青少年交响乐团,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特色发展的核心理念。

  多元城市是千篇一律全球化的解药,公共文化发展也是一样。就拿城市阅读驿站来说,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建设模式一样而风格大同小异的阅读驿站。但长安却例外,将目前建成的13个新型城市文化空间,结合文旅融合工作以“莲花山下”品牌统一运营,实现了先进的运营理念,使之成为图书馆文旅融合试点课题的重要案例支撑,开创了打造新型文化空间的先河。接下来,长安的公共文化建设将迎来新要求、新挑战、新目标,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将结出丰硕文化硕果,不但拥有独特、鲜明的长安精神气质,而且还通过多元的文化包容,让市民获得身份认同。

  城市是有特性的

  我们住在城市里,但城市也住在我们内心。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中,行走在城市的土地上,呼吸着它的空气,感受着它的氛围。著名诗人达维希说:“城市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气味:莫斯科是冰块上的伏特加味。开罗是芒果和生姜味儿。贝鲁特弥漫着阳光、大海、烟雾和柠檬的气味。在巴黎到处都能闻到现烤面包、奶酪和各种各样迷人之物的香气。大马士革有股茉莉和干果味。在突尼斯,你在晚上能闻到麝香和盐的味道。一个城市若没有独特的气味,绝对是不可靠的。”

  “城市的精神”看上去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实际上关涉我们每个个体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宿感与安全感。所以,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一部社科读物,提高自己对当下热点问题的思考力度,还可以作为一本涨知识的人文旅游图书来阅读。跟随作者,你可以领略东京的绚丽樱花、伊斯坦布尔的多元文化和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的山居岁月与“甜蜜生活”……,让我们能沉浸式地感受文化赋予这些城市灵魂、生命力和创造力。跟随作者,让我们获得启迪,让我们每个人都尽力把自己所在的城市变成“真正伟大的城市”,变成“能够让人活着并且活得更好的城市”。

  这本书不是旅游指南,而是是从每座城市的精神特质切入去探寻世界秩序,价值观,也就是“城市的精神”。通过读这本书,发现在发掘和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认同是复杂的,包容是需要时间的,塑造城市精神如罗马之城,非一日建成,也非一人之力可行,需要摆脱现实的一些桎梏,突破“身份认同”的地方主义局限,以包容的姿态为城市成为人们共同宜居的开放空间而努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