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3-01-07 19:08:04.0读后感375

  于繁杂的工作之余,利用细碎的时间终于把著名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一书大致品读了两遍。这本书不算太厚,一共只有135页,但里面全是满满的干货,抽象的理论较多,有时读完一遍不是很懂,经常需要回头再捋一遍才能明晰作者的表达逻辑,并将其关键点和点滴感悟记录到每个章节的笔记中。

  胡适先生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读罢回望,居然也有积少成多,积腋成裘的感觉了,在此也集中归纳汇总结一下读完此书的感悟和收获。

  一、爱是品质,爱是能力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爱并不是一种任何人都能够轻易沉迷其中的感情,不管你达到的成熟程度如何。除了努力积极发展你的全部个性,使之形成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外,一切爱的尝试都一定是要失败的;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没有真诚的谦恭、勇气、忠诚、自制,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个人的爱。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作者认为“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在我带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可能不够聪明,学习成绩差;他们可能不够帅或漂亮,在人群中不够亮眼;他们也可能家境不够好,内心自卑言语也不讨喜……总之,生活中没有多少人给予他们欣赏与尊重,更没有几个人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可是他们真挚善良,在班级劳动中不偷懒耍滑,团结包容他人。

  当他们感受我给予的点滴关爱,就仿佛久旱逢甘霖,我会从他们的眼睛和面孔上捕捉到被爱的羞涩和光彩。从此以后,我就会在平常的班级生活中经常感受到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仪式感满满的重大节日也总能收到他们郑重的祝福!很多班主任老师偏爱优等生,可是我更偏爱这些能够感受爱、回报爱、传递爱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体验到播种点滴关爱收获涌泉回报的教育幸福感!

  同时,在进行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宏扬互助友爱的精神,打造充满"爱"的班级,让学生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事实证明:"爱"让班级和谐美好,让学生健康快乐!
爱的艺术
  结合《前言》中的观点,岂不是得到了大师的印证:爱是品质,爱是能力,爱是"给予"和"接受"的双向奔赴,不要轻视“爱”,更不能贬低爱!

  二、走出观念误区,正确认识爱

  作者在此书中开门见山地问道:“爱是一种艺术吗?”并且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提出观点:它需要知识和努力。爱,还有需要学习的东西。

  紧接着,作者抛出了当下人们的观念误区——爱,无需学习:1.多数人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即不愿当成一个爱的能力问题。对他们来说,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2.把爱的问题设想为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才能的问题。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3.把最初坠入情网的经历与爱的永恒之间的区别混淆了。

  最后,作者指出探索爱的真谛的途径:第一步是明确爱是一种艺术,正像生活是一种艺术一样;一方面精通爱的理论,另一方面进行爱的实践;最后在心中必须是没有什么比“爱”更重要的事情了。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没想到“爱”的学问还有这么多值得学习和思考的东西,平常的观念里有那么多未被察觉到的误区!还是继续阅读大师经典,走出观念误区,解开真理的面纱,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吧。同时在心底再次感谢阳老师给了我探求真理的机会和捷径!

  三、由父母之爱论及父母的角色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父母的子女之间的爱——母爱与父爱的原则与特点:母爱是无条件的,它无须索取,不必报偿,但也无法索取、制造和控制;父爱是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

  幼儿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以及身心两方面的关怀,六岁以后的孩子开始需要父爱,需要它的权威和引导,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化自然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原则的世界,有利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并指引他步入世界之路的人。

  母亲起到保证孩子生活安全的作用,而父亲则有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应付来到这个大千世界所面临的那些问题的责任。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母爱并不企图阻碍孩子成长,不鼓励他的依赖母亲应对生活,抱有信心,因而不会过分焦虑,这样才不会把他的焦虑传染给孩子。

  在论及母爱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尤其深刻:母爱是对孩子生存及其需要的,无条件的肯定。对孩子生存的肯定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保护孩子生存和成长来说绝对必要的关心和责任;另一方面比单纯的保护更进一步是灌输给孩子爱生命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活着是美好的,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很美好。

  在圣经中,“应许之地"(土地总是母亲的象征)被描述成"流奶与蜜之地"。乳汁是爱的第一方面的象征,即关心和肯定的象征,蜜象征着生活的甜美,爱和生存的幸福。大多数母亲有能力贡献乳汁,只有少数母亲能同时贡献"蜜"。为能提供"蜜”,一个母亲不仅必须是个“好母亲",还必须是个愉快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提供尽可能优越舒适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生活态度的教育;我们可能为付出充沛的母爱而沾沾自喜,却忽略了父亲的影响和引领;

  我们可能经常为孩子不够“优秀"而深感焦虑,却常常忘记爱自己,做一个"愉快的人"读了以上种种,大家是不是对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角色定位和如何做一位懂爱会爱的"好母亲"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四、科学实践爱,学会自爱与爱他

  作者指出实践爱的艺术有如下要求:规范、专心、耐心、予以最大关注。

  有规律的起床,按规律的时间思考阅读、听音乐、散步之类的活动;不沉溺于逃避现实的活动,如看神奇的故事和电影,至少不超过一定限度;不过量饮食,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准则。但是,不应该像外界强加于自身的准则那样勉强实行,而应使它成为自身意愿的一种表达。它应使人感到快乐,以至慢慢地使人们与之相适应。这些岂不就是是如何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和形成良好家风的规范嘛!

  专心意味着孤独,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具有爱的能力的一个条件。独立的能力是爱的能力的条件。专心致志意味着此时此刻充实地生活,现在做某事时不考虑下一步要做的事。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在爱情婚姻中要保持独立精神并学会享受生活嘛!

  此外,作者还强调:爱的艺术的实践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品质——信仰。信念是任何一种深厚友谊和感情所必不可少的品质。对另一个人有信心,意味着肯定他的基本态度,他的人格核心,他的爱的可靠性和不变性。

  要有信仰,就需要勇气和冒险的能力,甚至准备迎接厄运和挫折。把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不幸视为只要克服它便会成为强者的一场挑战,而不是视为不应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惩罚。

  这些话不禁让我联想到婚礼上的结婚誓言:选择一个人就要相信他,就要无惧未来道路上的任何艰难困苦!爱情婚姻如是,对待友谊、教育工作也应如此:爱是一种态度,一种判断,也是一种决定!

  五、读后共勉

  最后,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新年贺词与大家共勉:“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在学习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道阻且长的感觉,但是行则将至,行而不辍,一定会未来可期!继续阅读,继续进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