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12-07 15:37:09.0读后感567

  教育家李跃儿形象地将孩子比喻成脚,教育方法比喻成鞋,而教育者则是造鞋人。事实上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原生家庭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

  “什么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孩子到怎样的程度,就代表了你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了怎样的高度。”看到这,不经反思,在生活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说要理解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但我们习惯上很难让孩子真正自由,尤其当孩子“吵得很”的时候。因此,理解孩子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理解孩子需要“有专业度的爱”作为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用一颗宽厚平和、安静专注的心,坚定且信任儿童,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洞察力和理解孩子的能力。

  一双鞋若不合脚,我们可以大方地送人,甚至丢弃。但是,有谁甘愿用自己的孩子来磨合教育这双“鞋”呢?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却不知不觉地“削足适履”。

  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孩子变成一个没有思想和主见的木偶人。《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告诉我:一双好鞋子,应当给脚成长的空间,不束缚、不变形,让脚长成它本来的样子;好的教育,应当给孩子成为自己的自由。一双好鞋子,要穿起来舒服、走起来跟脚,对脚有保护和支撑作用;好的教育,须为孩子提供丰富而全面的环境和材料,供孩子选择和探索,并根据孩子的发展状态不断调整。

  于是,我豁然开朗。教养孩子,与其煞费苦心地设计,不如尊重孩子,助其自由发展。当然,顺其自然并不是真的袖手旁观,如果一味地将我们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就如同在鞋子里装入沙子,走起路来必定会痛苦难耐。我们所要做的是倒掉鞋子里的沙,让双脚舒服地行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在园一日生活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作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玩法,让孩子在一次次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绪绪小朋友在科学区自主选择了光影材料,但他却玩起了建构游戏,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知道不要要求幼儿要用什么玩法、规则去玩,我们应当取消游戏材料限制和玩法限制,让游戏变得更加开放和自主,让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简而言之,幼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活动的空间、材料、方式、方法、内容及伙伴等。在时间上,也要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机会,保障每天的自主游戏时间,保障充分探索材料、规划游戏、建构场景等,让幼儿有时间玩,真正成为游戏材料的主人。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这本书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话:“接纳孩子,即接纳孩子因不同的家庭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衣着。接纳的含义就是,不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你喜欢的样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