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业余者说读后感800字

admin2022-10-31 14:26:16.0读后感381

  最近阅读了现代法学家王人博教授编著的《业余者说》一书,颇有感触。本书以问答录的形式呈现了王人博教授近年来在从事学术和教学之余的阅读和思考。

  所谓业余者,既表明了作者的自谦,也是作者知趣的体现:业余并非专业的缺乏,而是专业以外的另一种抵达知识的可能,甚至是对专业知识的超越。本书共分五个部分:“聆听鲁迅”“表达的技艺”“表达的语境”“政治与国性”“江湖:一种理解中国的方法”,借助竹内好的眼光谈自己读鲁迅的心得,在东方注意的视野下谈张艺谋的电影,从语境意识出发强调在思考中国时的内在立场。
业余者说
  所谓业余者有两说:其一是“非本专业”。在学术研究中,“业余”有些许“势力范围”的意味。现代社会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专家之间,各立门墙,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师承”“专业”,不可随意到他人领地中指手画脚。否则,会被人视为“业余”;其二是“工作之余”。这与“专业”无关,说的是我们芸芸众生,当下叫做“吃瓜群众”,八小时之外,面对一切,皆可算作是“业余”。

  《业余者说》是法学教授王人博的自我谦辞。一个法学教授谈鲁迅、说表达、论江湖乃至政治与国性,乍看的确有到别人菜园里偷瓜摘菜的嫌疑,但从他“该上学时在种地,该赚钱时在读书”的人生经历可看出他更多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虽然《业余者说》是一本看似松散、漫无边际的对话录,但“法理”和“专业”却作为一种气韵隐约期间,隐现一个学者的面对现实中国的胸中丘壑和心底江湖。

  《业余者说》的意义还在于,目前中国知识分子阶层,要么学科分野严重,各成体系,自说自话,要么专业和业余相互撕裂,彼此之间没有丘壑只有天堑。很少会有作者以专业的笔墨来说“业余”之事,但业余者的确需要学者们放下身段,用寻常笔墨写一些“吃瓜群众”能看懂的“智性”文字。因为“旁观者清”这句俗语或许还是有效的,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视角都会蕴含了自身的智性和眼界,“取长补短”这句老词或许仍有价值。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