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名句
-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出自宋代曾几的《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摘自《格言联璧·接物类》解释:一个人独自静坐时,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和他人聊天闲谈时,不要说人闲话。
-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翻译翻译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
-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出自五代李冠 / 李煜的《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渐觉 一作:早觉)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依稀 ......
-
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
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摘自《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解释:指人和人分别之后总是有机会再重逢的。
-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解释: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摘自《汉书·志·食货志上》解释:士、工、商受到伤害,就会离散,农民受到伤害就会出现国家贫困。
-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摘自《大学·第一章》解释: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出自宋代乐婉的《卜算子·答施》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卜算子·答施》翻译翻译离别后的相思似沧海般幽深、无际,美好的往事就像天边......
-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梦微之》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梦微之》翻译翻译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
-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翻译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
-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留别王侍御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侍御维》翻译翻译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
-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十二首·其七》翻译翻译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
-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柳梢青·春感》翻译翻译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
-
永敬大恤,无胥绝远!
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摘自《尚书·商书·盘庚中》解释:要永远警惕大的忧患,不要互相疏远!
-
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
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摘自《墨子·46章 耕柱》解释:世俗的君子,如果他很穷你却说他很富,他就会发怒;如果他不义你却说他有义,就很高兴。
-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摘自《菜根谭·概论》解释:没有善良的行为而得到他人的赞誉,不如没有恶行而遭到他人的毁谤。
-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摘自《增广贤文·下集》解释: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摘自《庄子·外篇·天道》解释: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
-
教不善则政不治
教不善则政不治摘自《国语·齐语·桓公为政既成》解释:教化不好,国政就难以治理。指治国治民,教化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