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800字左右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国人喜爱。幼时读《西游记》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走马观花,只依稀记得唐僧善良、猪八戒贪吃、孙悟空勇敢、沙悟净忠厚。
长大后,再读《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却如观一面照妖镜:镜中是神魔斗法,镜外是众生百态。
唐僧以慈悲自矜,却堕“盲善”。他闭目不看事实,开口只诵“善哉”,把“不杀生”奉为至高律令,却对妖魔戕害良民之祸视而不见。此种“道德洁癖”在今日亦屡见不鲜:网络上的“键盘慈悲”者,动辄以“人道”“宽容”之名,为暴恐、诈骗开脱;真正的受害者反被遗忘。唐僧式的善良,实为懒于思考的遮羞布,其结果是助纣为虐。这样的慈悲,像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量不出真伪,只剩一句“不可杀生”的机械重复。

猪八戒则以馋懒为根,谗佞为枝。悟空每举棒,他必在旁冷嘲“师兄又行凶”;待唐僧念紧箍咒,他又添油加醋“大师兄眼红心狠”;白骨精倒地,他叹气:“师兄急什么,再问问也不迟。”语气软,却句句带钩,把悟空的果断钩成了鲁莽。生活里,这种声音并不少见:干事的人在前,评论的人在后;前者流汗,后者轻轻一句“太冲动”,就把功劳削去一半。
孙悟空亦非无懈可击。其优点是嫉恶如仇、行动果决,三棒皆中要害;其缺点是“直”而不“曲”。他只顾降妖,却不屑向师傅剖析妖怪之变术,亦不给八戒留一丝情面,终至腹背受敌。今日之改革者、吹哨人,往往也因“态度过硬”“言语过激”而被孤立。孙悟空看得出妖,却看不出师父的脸色;打得退白骨精,打不退背后的疑心。他若在举棒前多一句解释,或在被逐后回一次头,也许不必独自扛下全部委屈。悟空之败提醒我们:正义若无沟通与策略,易陷“英雄独舞”的困境。
故事最后,白骨精还是死了,师徒四人也重新上路,可裂痕已经埋下。取经路很长,类似的闷气大概还会反复。只是下次,善良需睁开眼,慈悲应辅以明辨;协作当拒谗言,却也要给实干者以包容;而担当者除一腔热血外,更须学会让真相被看见,让同伴能理解。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