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蝇王读后感900字

admin2025-11-19 15:46:58.0读后感1

  纵观历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建立城邦,燃起文明之火种;千年后沉淀出厚重的人类文明。可谁能知道文明有何去从?

  戈尔丁的《蝇王》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文明在野蛮面前渺若沙尘。

  碧蓝的大海翻涌着,海浪拍打着满是树丛的孤岛;他们是逃生中因飞机失事困在岛上的孩子,他们用一场荒诞的“生存实验”,撕开人性的伤疤;当暴雨浇灭篝火,那些曾大声朗诵《圣经》的孩子,让疯狂的口号穿透夜幕,举起染血的长矛对准同伴。于是,“杀野兽哟!割喉咙哟!放它血哟!”……无止境地追杀。

  起初,他们四处搜寻,点燃篝火。火是上古文明之源,他们保留着理智,以镜片聚光点火,火苗跳跃着,跳动着科学的光芒——人以智慧改造自然的力量,在此刻以最朴素的形式呈现。拉尔夫所强调“必须有火”,西蒙清醒时说的“火是唯一的希望”,这些声音无不证明了:篝火不仅是生存的工具,更是文明的灯;它照见的不仅是黑暗中的路径,更是孩子们对“我们为何需要规则”的自觉和原始的信仰。
蝇王
  但篝火最终熄灭了,只因权力的膨胀,群体的欢呼使人癫狂——文明的外衣被一件件剥下,露出原始部落里酋长的狰狞面目。当他们的脸上涂上油彩,他们的瞳孔里不再有犹豫或畏惧,只有兽性的狂欢。

  同伴的死开启了这场血宴,只有仅存的良知在绝望地呼喊……

  戈尔丁写作的可怕,在于他的真实。孤岛的悲剧,不过是放大的“人类”。曾以为,文明是学校、法律、宗教构建的庞大体系,然而现在才发现,文明是那堆篝火,需要人类添柴和守护。如果离开岗位,为了短暂的欢呼而堕落,篝火便会在不知不觉中熄灭。

  目光聚焦于现代,战争、网络暴力、对人性的漠视,这些“野兽”从未离开过人类。而我们凝望现实的眼神,与当初孩子们凝望篝火的眼神有何二致?——人类从未真正走出孤岛,而是一直重复着篝火点燃与熄灭的循环。当人们将规则视为理所当然,文明的根基就已经松动。

  从篝火到血宴的坠落,恰是对文明的未来预言:而戈尔丁并未给出解决方案,而是抛出一个个尖锐的问题:我们是否比岛上的孩子更清醒?当现代的篝火——道德、法律、科技——因人们的疏忽而黯淡,谁会是下一个西蒙?

  如阿伦特所说:“毁灭文明的从来不是灾难,而是对文明的遗忘。”孤岛上的篝火灭了,人类文明的篝火仍在燃烧。它需要每个人添柴和守护,而非一个人的任务。

  文明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持久的守卫战——守卫对人的敬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