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呼喊读书心得1000字
读完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感觉从头到尾都是在压抑的情绪当中的,朋友说,你咋读下去的?是的,但又让人欲罢不能,可能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吧!
主人公孙光林在南门的生活是充满苦难和压抑的。他被领养后,原生家庭的冷漠让他成为一个孤独的存在。父亲出轨且冷漠,母亲疾病缠身,兄弟之间不和睦,这些都让他在这个家中如履薄冰。他就像是一个透明人,被忽视、被排斥,只能孤独地成长。这种孤独感让人心疼,也让我们看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鲜明且复杂。冯玉青被他人嘲笑为不自爱,但在我看来,她其实是清醒且自爱的。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而那些像王跃进一样的男性,则让我感到愤怒。他们把女性当作玩物,得到后就弃之不顾,这种行为是对女性的极大不尊重。

“友情”在这本书里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孙光林和苏宇都是孤独无助的人,他们因为同频而互相吸引,成为知心朋友。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互取暖,这种友谊让人感动。
同时,鲁鲁这个角色也深深触动了我。他虽然遭受母亲的打骂,却依然深爱着母亲。当他独自去派出所领母亲回家,当他说要把家全部搬来时,那种对母爱的执着让人动容。然而,他也反映了书里小孩们的共同命运——缺爱、孤独、被伤害、求助无门,他们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饱受痛苦,一生困苦艰难。
封建社会下的愚昧无知在书中也有体现。祖母因为看了麻雀谈情说爱而被休掉,这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其他人对情色、肉欲的渴求下,显得格格不入。丈夫可以肆意对待妻子,而妻子却不能观望头顶的麻雀谈情说爱,这种不平等让人无奈。
祖父的晚年生活更是凄惨。他年轻时敢作敢为,如今却变得唯唯诺诺,寄居于儿子家里却备受嫌弃。孙光林和他就像两个不速之客,被孙广才视为累赘。这种父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让人悲哀,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长辈和家庭关系。
孙光林在孙荡的经历也引人深思。他和国庆、刘小青因为一道问题而瓦解了友谊,后来又用威胁的手段重获友谊。这哪里是收获友谊?分明是一场关于人性的危险试探。我们读的不是一个孩子的故事,而是在照一面成年人世界的镜子。
最后讲到早恋的那段经历,国庆因为渴望爱而被抛弃。他被社会抛弃后,用破碎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恐惧。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有些人像国庆一样,最终被童年彻底吞噬。
从南门而来,再回到南门的孙光林,始终像个局外人。他的孤独贯穿始终,也让我们看到了家庭、社会和人性对一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在这本书里,哎!人性的人性啊!它像一面镜子,照别人,也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