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1000字

admin2025-11-06 15:49:49.0读书笔记4

  众所周知,汪曾祺先生师从西南联大,其散文和小说作品都较为精彩,其散文内容繁杂,他用自己平淡随意的笔触,将如烟往事、寻常吃食、花鸟虫鱼、四方游记、读书趣事等世间百态娓娓道来,融奇绝于平淡,读来韵味深长。令人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人性的良善与生活的美好。而《人间草木》一书便也记录了那一段刻骨难忘的往事。

  《人间草木》书里的一花一草,一鸟一木,一人一物一事,在作者笔下非常自然,没有大起大落,但小情小调小活泼,却是让人赏心悦目。就像收到一份礼物,不是大惊喜的那种礼物,而是小确幸的那种,心里绵长着欢喜着。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尤其与文章《春》中自然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可否认,人世间,一草一木皆有情。春华秋实,万物生长,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叶的飘零,都带有极浓厚的感情在里面,不得不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然而这些感情都是一些经历过许多的人感悟出来的,并赋予在人间万物身上的,所以说,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人间草木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应该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笔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灵性,这是其他的散文所没有的美。

  《人间草木》中汪曾祺先生的语言平铺自然,叙述徐徐谈之,似有“红雨纷纷点碧苔”之感,字里行间尽是“味”且画面幽美,人物鲜活传神。初读时,我便被先生笔下的植物所惊艳,尤其对文中关于葡萄的描写印象极为深刻,汪老用他的经历和细腻的心灵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那葡萄饮水的声音,甘泉在藤蔓里流动输送的声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饱满诱人,水灵灵的惹人怜爱。小小的葡萄如何长成,葡萄藤一点点爬上架,葡萄一点点着色。还有那山丹丹花开鲜艳无比,不久便也凋零,可真谓是应了那一句“山丹丹花开花又落”。先生对四季植物的描写,让人难忘,在写到柳树时,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柳树从光秃秃的枝条,到满树翠绿随风飘舞的整个生长过程!再读时,我又被先生笔下的美食所馋得流了口水,香喷喷的黄油烙饼,端午美味的咸鸭蛋,各种各样的乡间野菜,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都被汪曾祺先生记录了下来。一打开这本书,看到书中的人间百味,读来仿佛已然品味到色香味俱全的各类菜肴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昆明的杨梅。正如先生描述的那样“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仿佛在书中,形色味已经完全被描述出来了,这也怪不得让我流口水了。

  读到后面时,我又不得不折服于书中所表达的人文情怀了,书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不可谓不丰富多彩,其实很多人物都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或善或恶,或良或差,或男或女,都充满了当时的生活气息。值得注意的是汪老对他父亲的描写。在中国,似乎大半人数的父亲都是这个形象,沉默寡言,遇到烦心事,只是低头抽着烟,多少孩子与父亲缺少沟通,在成年之后忆起父亲,便是父亲烟雾缭绕中模糊而沉闷的脸。这让我也想到了我的父亲,父亲也给了我那沉默无言的爱。

  最后,我们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却往往高于生活,读书或者看电影时这种感觉便愈发强烈。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汪老的文字和生活态度是一股清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感悟人间草木,感悟人间情感,收获豁达与洒脱。很感激我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令人平心静气的《人间草木》,仿佛喝了一杯清茶,通体畅快。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