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外历史故事读后感800字

admin2025-11-04 16:47:04.0读后感3

  当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翻开《中外历史故事》一书,如同一部时光记录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凛然正气,到火烧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再到武昌起义的枪声破晓,每一页都藏着岁月的回响。这三段历史如同沉重的警钟,既映照著民族的苦难和抗争,更铭刻着中国的觉醒与前行。

  让我满怀敬意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十九世纪,英国以卑鄙手段向中国(清朝时期)大量走私鸦片,无数国民深受其害。林则徐挺身而出,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237万多斤鸦片。他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向外宣告了中国人民反抗鸦片侵略、捍卫尊严的决心。
中外历史故事
  这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但这场正义之举,却成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自主权与领土权。

  让我愤怒的是“火烧圆明园”。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三十一年后,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平,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劫掠与焚毁。这座凝结着千年园林艺术精华与文化瑰宝的“万园之园”,在烈火中化为废墟,无数珍贵文物至今流落海外,断壁残垣间回荡着民族的悲鸣。这场侵略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而是一场文化的灾难,更是对我国主权的肆意践踏。无数次侵略、无数个不平等条约,让我深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是这段历史刻在民族骨血里的教训。

  让我心潮澎湃的是“武昌起义”。1911年,武昌城头的枪声打破了漫长的黑暗。革命党人点燃起义的火种,经过多次进攻,成功光复武汉三镇,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的成功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中国寻找新的出路。这声枪响让我看到,一个民族在苦难中觉醒,无数仁人志士愿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即便道路漫长,也终能冲破黑暗,迎接崭新的未来。

  这些历史故事,是中华民族过往的足迹。虎门销烟的正气、武昌起义的勇气,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先辈们的抗争与觉醒;火烧圆明园的伤痛,警示我们必须自强,才能守护国家尊严。我们要让世界知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以史为鉴,努力学习,珍视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少年强,则国强,强国有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