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1800字

admin2025-09-26 15:19:31.0读书笔记1

  我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常被贴上心理学网红书标签的作品。起初,我只是抱着一种轻松的心态翻开它,想看看热门书籍究竟在讲些什么。然而,在青年与哲学家的对话中,我经历了一场深深的共鸣,它精准地戳中了我内心的困惑——原来,那些长久以来困扰着我的、在意他人目光、不敢做自己的难题,早已有了温柔却坚定的答案。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直接吸引。作为一个长期被高度敏感情绪所裹挟的人,我总是在两个问题中徘徊:为什么我们会下意识地把他人的评价当作衡量自己的标尺?为什么被别人讨厌会成为一种需要逃避的恐惧?直到翻开书页,哲学家的话语才逐渐解开了这个心结:我们害怕的并非被讨厌本身,而是其背后可能带来的受伤与孤独;但真正的自由,恰恰隐藏在敢于直面这份恐惧、坚定地做自己的勇气之中。

  在这个被焦虑与比较充斥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在迎合他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从小,我们就听着“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长大后,在职场中又面临着同龄人的压力;甚至在生活中的穿搭、说话方式等方面,我们都会忍不住思考这样做是否会被他人喜欢。为了不落后于他人,我们逼迫自己去追逐那些并不感兴趣的目标;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我们隐藏起自己真实的喜好。走着走着,我们反而忘记了自由原本的模样:自由并非活成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而是能够坦然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它点破了这个误区:真正的勇气并非被所有人喜爱,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把苛求完美当作束缚自己的枷锁。
被讨厌的勇气
  书中有太多颠覆认知的观点,而让我反复思索的,是三个核心概念,每一个都如同解开内心困局的钥匙。

  1.课题分离

  初读时,我觉得这个概念很抽象,但仔细思考后,我发现它其实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朋友吐槽工作时,我总是忍不住为他规划该怎么做,可最后却会因为他没有听从我的建议而感到焦虑;当别人对我的穿搭发表负面评价时,我会反复纠结自己是不是真的穿得不好。直到看到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别人如何评价你是别人的课题,你无需过多干涉,我才恍然大悟——这并非冷漠,而是一种边界感。就如同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专注于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不强行承担他人的课题,这样反而能够减少内耗,在人际关系中找到一种舒适的平衡,最终接近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

  2.自我接纳

  书中的几句话几乎是直接叩问我的内心:人活着完全是为了自己,与他人无关;人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改变对它的主观解释。以前,我总是害怕被别人讨厌,会为了讨好他人而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明明不喜欢热闹,却硬撑着参加聚会;明明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却不敢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然而,越是这样妥协,我就越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直到看到“你越希望别人喜欢你,你就越不喜欢自己”这句话,我才突然清醒过来:自我接纳并非要求自己必须完美,而是即便知道自己不完美,依然愿意喜欢自己。就像书中所说,想要获得自由,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放弃别人的期待,才能关注到自己的需求,毕竟人生的主角,始终只有自己。

  3.活在当下

  这四个字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以前,我总是陷入两种情绪之中:要么怀念过去,想着“如果当时选另一条路就好了”“如果当时没说错那句话就好了”;要么期待未来,觉得“等考完试就轻松了”“等换了工作就好了”。然而,这些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焦虑,反而让我忽略了眼前的此时此刻。书中说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这句话就像一记温柔的提醒: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未来的事情也不是当下能够掌控的,真正有意义的,是现在能够做些什么——可以是认真地吃一顿饭,专注地完成一件小事,或是和身边的人好好说一句话。只有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合上书时,我把书中的一句话抄在了笔记本上:纵使被说坏话、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擅自背负别人的课题,只会让自己感到痛苦。原来,被讨厌的勇气,并非是要我们去故意惹人讨厌,而是让我们敢于放下必须被所有人喜欢的执念。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想试着这样生活: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不强行纠正别人的误解;即便不被喜欢也没关系,因为自己的价值并非由别人来定义;允许自己做一个不完美但真实的自己,也允许别人有不同的选择。毕竟,我们的人生,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