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500字左右

admin2025-09-26 15:15:08.0读后感1

  合上《平凡的世界》,耳畔似有黄土高原的黄风裹挟着沙砾呼啸而过,孙少平、孙少安兄弟布满老茧的双手奋力托举生活的画面,与我记忆深处无数个挑灯备课、披星戴月家访的场景轰然重叠。作为一名退休教师,这部浸润着泥土芬芳的鸿篇巨制,不仅让我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更在字里行间映照出教育者永不褪色的初心与坚守。

  书中最震撼心灵的,是普通人在苦难深渊中迸发的生命韧性。矿井深处的孙少平,在潮湿阴冷的巷道里忍受着高强度劳作与煤灰侵蚀,却始终将书籍视作精神灯塔,在工余蜷缩于逼仄宿舍,就着昏黄灯光贪婪汲取文字的力量;双水村的孙少安,在创业路上屡遭重创,砖厂倒闭时负债累累,却从未向命运低头,咬碎钢牙从头再来。这般坚韧不拔的身影,让我瞬间忆起三十年前班上的学生小吴——父亲因病瘫痪在床,母亲不堪重负远走他乡,家庭的骤变让这个曾经阳光的少年眼神蒙尘,甚至产生辍学念头。此后我经常家访,不仅说服学校减免他的学杂费,更发动全班同学组成帮扶小组。毕业那天,他红着眼眶对我说:"老师,是您让我相信,再泥泞的路也能踩出脚印。"如今想来,教育何尝不是在做点燃火种的事业?我们要做的,正是在学生被生活阴霾笼罩时,以知识与信念为柴,为他们燃起照亮前路的希望之火。
平凡的世界
  作品对亲情与责任的刻画,犹如一柄利刃,剖开了教育本质的内核。孙家兄弟为了家庭牺牲个人理想,孙少安放弃与田润叶的爱情,扛起全家生计;孙少平省吃俭用供妹妹读书,这种血脉相连的担当令人动容。这让我想起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小林。父母常年在南方打工,她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长期的情感缺失使她性格孤僻,像只竖起尖刺的小兽。有时,我会在周末带她去图书馆感受文字的魅力,经常像朋友一样聊天。毕业典礼上,她突然扑进我怀里泣不成声:"老师,您就像我第二个妈妈。"那一刻我深深懂得,教育从来不是冰冷的知识传递,而是以师者之心,行父母之责,用跨越血缘的爱,填补孩子们成长中的情感空白。

  路遥笔下的双水村,既是特定时代的缩影,更是每位教育者耕耘的精神沃土。当孙少平在艰苦环境中坚持读书时,我仿佛看见无数个晚自习,教室里此起彼伏的翻书声与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教育从来不是批量生产的模具,而是守护生命独特性的园丁。记得班上曾有个"问题学生"小浩,课堂上坐不住,成绩也不理想。但我发现他对机械原理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科技社团。这让我更加确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教师要做的,是拂去尘埃,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发光发热。

  退休后重读《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愈发像一面明镜,清晰映照出教育工作者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那些教案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是我们在知识海洋里为学生领航的航标;作业本上层层叠叠的红痕,是我们对育人事业精益求精的见证;操场边、走廊上的促膝长谈,是我们用真诚叩开学生心门的印记。教育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正如书中所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从教三十余载,我见证了无数平凡生命在教育滋养下的华丽蜕变,也在这份平凡的坚守中,收获了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岁月的霜雪悄然爬上鬓角,将青丝浸染成银白,可那颗浸润着教育情怀的初心,依然在胸腔里炽热跃动,未曾有半分冷却。缓缓合上书本,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蓬勃生长的绿树正舒展着新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满是生命拔节的力量。我笃定地相信,只要有教育者甘愿扎根三尺讲台,在平凡岁月里默默坚守,就会孕育出无数如“孙少平”“孙少安”般坚韧的灵魂。他们将在人生的田野上,以知识为犁,以信念为种,奋力耕耘出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而我们这些在教育长河中执着守望的人,也终将在这看似平凡的坚守里,捧起独属于教育者的熠熠荣光,让这份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追光者的前行之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