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不屈的脊梁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5-09-25 15:24:27.0读后感5

  这几天,我读了《不屈的脊梁》这本书,书中讲了许许多多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其中杨靖宇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最让我感动,他们就像钢铁一样坚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片和平。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立志投身革命,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杨靖宇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领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差不多每天都有一战。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的行踪暴露了。很快,战友们都牺牲了,只剩下杨靖宇一个人。眼看包围圈越缩越小,日军想生擒杨靖宇,就对他进行劝降,可回答敌人的只有一颗颗子弹。恼羞成怒的敌人用步枪机关枪疯狂向他扫射。经过20多分钟的激战,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腕,手枪应声落地。他坚持用右手上的手枪继续战斗。最终,他因身受多处重伤而英勇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倒下后,日军一直不敢向前,直到确认他已经无气息后,才慢慢上前观察、拍照。有一个问题让日军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杨靖宇为什么在食物断绝的情况下能坚持战斗如此之久。为解开这个谜团,日军残忍地剖开杨靖宇的胃,进行化验,想看看他胃里到底有什么,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杨靖宇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难以消化的棉絮与树皮。这深深地震慑了日军,他们没有想到中国竟有杨靖宇这般威武不屈的军人。
不屈的脊梁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想想我平时吃饭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要是我在那个时候,可能早就撑不住了。可是杨靖宇却撑得住。为什么?我想,他心里一定装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才会这么不怕饿、不怕冷,甚至连死都不怕。再回顾回顾我自己的生活,遇到一点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学习上遇到一些难题,往往只思考一会儿就放弃了;练习长跑时,跑了没多久就气喘吁吁地想要停下来。可这些和杨靖宇相比,这些所谓的困难算什么?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都能坚守不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能轻易放弃呢?他让我明白,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同样让我深受感动的,是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1941年秋,为掩护部队主力转移,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战士毅然决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他们一边打一边退,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在身处绝境,快要被敌人俘虏时,他们毅然跳崖,宁死不屈。

  这一悲举深深震撼了敌人,也深深震撼了我。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今想想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都是他们拿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又有什么理由敢懈怠呢?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对方势力很强大,我们班连续几年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好多同学看到又是他们一个个只打退堂鼓,都像泄气了的皮球,未战而先衰,等到正式比赛时我们自然就落后了。在当时,我想到了先辈们绝不服输的气势,深深鼓舞着我,我们现在不就是这样的情况吗?越是在这样的情况,越是不能放弃,我冲着队伍大喊了一句:“同学们,队友们,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要放弃啊,一定要战斗到最后。加油,我们一定能赢的!”同学们听到了我的呼喊,又重新开始铆足了劲,坚持到最后一刻,没想到,最后我们班居然赢了!大家互相击掌庆祝。原来,不屈的力量是会传染的,互相传递,只要不服输,相信自己,一定会不负自己,不负青春,向着胜利的彼岸前进!

  杨靖宇和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烈士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