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600字

admin2025-09-19 15:10:10.0读后感2

  读《阿勒泰的角落》时,总被一种“笨拙的快乐”打动。那里的生活明明很苦:喝的水带着铁锈味,买包盐要走几十里地,一场雪就能把半年的辛苦埋进地里。可李娟写起这些来,从来没带过苦相——赶羊累了,就往草地上一躺,看云从东边飘到西边,觉得自己也跟着云逛了趟远方;摆摊没人来时,就数戈壁上的石头,给每块石头起个名字;冬天没菜吃,就把储存的土豆切成片晒成干,嚼起来脆生生的,说比城里的薯片香。
阿勒泰的角落
  他们像草原上的芨芨草,被风刮倒了,抖抖土又站起来,从来没想过“苦不苦”,只想着“明天该放哪群羊”“后天该种哪块地”。这种对生活的“不较劲”,反倒让日子生出了韧性——就像牧民说的:“雪下得再大,春天也会来;羊丢得再多,明天还能再找。”

  这让我想起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总在赶时间,赶进度、赶一个又一个“更好的未来”,却忘了抬头看看今天的月亮圆不圆;有时还会计较得失,算着工资涨了多少,却没试过像李娟那样,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看半小时。我们把生活过得像份报表,每一项都要精确,却忘了生活本来该是旷野——可以跑,可以停,可以对着风喊,也可以安安静静地发呆。

  合上书时,好像有股阿勒泰的风从书页里钻出来,吹得心里亮堂堂的。原来生活的本真从不在“拥有多少”里,而在“感受多少”里:是风雪里互相呵出的白气,是草场上慢慢飘过的云,是用土豆换肥皂时的笑脸,是认真对待每一粒米、每一缕风的踏实。

  如果你也觉得心里蒙了层灰,不妨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知道:日子不用过得那么满,留点儿空隙给风,给云,给那些“没用”的快乐,生活才能长出自己的模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