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报告1200字
刚开始看时感觉文字特别灵动,画面那些都描述得细致精美,让人领略到原始森林里那种原生态的风景、生活方式。先民们不断累积的经验让这个民族不断生息繁衍,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
即使再小地方也会有冲突、矛盾。鄂温克族拥有那种淳朴的风俗,他们的矛盾都容易在时光中慢慢化解,又或是一件小事而改变,林克与尼都萨满的矛盾,依芙琳与坤德、达西和玛利亚、杰芙琳娜与玛利亚、依芙琳与玛利亚、马粪包与氏族……但是他们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所以矛盾更容易化解吗?
特别向往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干净、纯洁、善良又与自然共生的状态,生于山林,归于山林,循环而往。动物会攻击人类,人类也会猎杀动物,在山林间平衡着,这种宁静却被时代打破,日本人,共产党,以及新中国的发展,原本纯粹的人群被外界所冲击,带来的却是永不可逆的改变,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们都对外界的影响无法抵抗,改变就是必然的了。我们无法去评价政治改变对个人的影响,对氏族、部落甚至民族到底是好是坏,但我可以确信鄂温克族的那种生活方式被迫消失是遗憾。伐木工人的进驻,大量砍伐,让森林锐减、荒漠化。可能对那个年代的发展异常重要,但是破坏了大兴安岭的生态以及鄂温克族的生存却是不可逆的。
作者的文字特别灵动,看着流淌的文字就能让人身临其境,希望自己当时就可以生活在其中,去感受那份美好、简单、纯粹,那种没有争夺的日子,也许他们那里还有好多动人的故事,但没有文字却不得而知。
文章中最动人的时刻(细节)
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点,尼都萨满与林克的争取(达玛拉)。尼都萨满的爱一定包围了达玛拉的一生,但因世俗的约束,终其一生都被锁在了笼子里。但同样也爱着林克,为他退让,让其成全,即便是林克过世以后也没有越界。因为世俗,达玛拉与尼都萨满的爱没有终点,没有结果,特别心疼尼都萨满孤单的一个人。他把达玛拉的快乐当快乐,痛苦当痛苦,也许正是这份得不到才显得特别遗憾。
拉吉米对马堪伊那种几乎不透风的保护让人窒息,却也残害了马堪伊悲哀的一生,没有自由,没有爱情,没有让她原本的美绽放出来,而是养在花瓶里枯萎了。
女主人公的一生应该说是比较圆满了,有爱自己的父母、伯父、弟弟、丈夫、子女、孙子等,也许这才是大部分所向往的寻常生活,但也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得到的生活,千姿百态才是寻常。
依芙琳一生的怨恨,儿子金得在婚礼当天死亡,带着恨活了一辈子。达西和杰芙琳娜一辈子的求子不得。妮浩坎坷的一生,每个孩子都在救别人家的孩子时丢失,我想妮浩每一次跳神都无比艰难,要有了那份用自己的骨肉去换取别人的性命,只是因为她是萨满(巫师)要有一颗慈悲之心。依莲娜就是在那种原始的干净纯粹中与世俗的纷繁复杂中挣扎无法适应其中。
故事中的生死再寻常不过,没有看得多么惊天动地,都几乎是用归于自然的方式。人们或许有悲伤,但悲伤总会过去。在我们生活中生死也不应该寻常吗?时代更替,岁月变迁,以前我特别骄傲我是汉族,现在却有了怀疑反而更加尊重别的民族,也许是见不惯汉人的这种尔虞我诈,这种利益熏心,那种张牙舞爪、血盆大口的丑陋,甚至是厌恶,很少有了那份可贵的干净纯粹。
额尔古纳河右岸吹来的风很温和,天空干净湛蓝,有鸟儿飞过,草地上野生动物在跑跳,野花盛开,花草迎着风点头,孩子们在小路上追逐嬉戏,远处的山峦葱郁起伏,河流间流淌着清澈的溪水,驯鹿在草地间游走啃着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