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500字左右

admin2023-01-11 14:54:11.0读后感391

  我好久没有这么痴迷地阅读一本书了:手不释卷,挑灯夜读,心心念念,一气呵成,情动深处,沉醉其间,好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

  合上书,结束的是故事,但那条清澈明朗的额尔古纳河,那片莽莽榛榛的森林,那群勤劳淳朴的鄂温克人,那个遥远而陌生的游猎部落,那来自山林的生命震颤,如团团幻影,挥之不去,低回,萦绕,汇聚,撞击着我的心灵。

  这本书是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故事以一个鄂温克女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部落近百年的生命繁衍和悲欢离合。在她冷静的叙述中,我踏上了一片古老神奇、丰饶美丽的土地:那里驯鹿成群,绿林遍野,部落里的人用最原始简单的劳动方式,自由自在地生活,演绎着一个个丰满动人的悲喜故事。

  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方式。鄂温克人从自然中获取生活所需:房子是用落叶松杆搭建的,围子是用桦树皮和兽皮做成的,他们挤鹿奶,熏肉干,缝狍子皮,他们荡舟捕鱼,上山狩猎,他们喝桦树汁,吃灰鼠肉,穿兽皮衣,盖兽皮被子……在慷慨富足的大自然里,他们自由得像一群鸟儿。他们感谢自然的馈赠,敬畏自然的法则。“驯鹿一定是神赐予我们的,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以放养驯鹿为生,性情温顺而富有耐力的驯鹿与他们朝夕相处,是他们的朋友、亲人,已融入他们的生命。它们浑身是宝,能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生活滋养;它们是猎人的好帮手,能独自把猎物运送到营地;它们是搬迁时的主要劳力,既要负载各种物品,又可以供妇孺老弱者骑乘。它可以自己找寻食物,也可以自己回家。清脆的鹿铃声在林间回荡,你一定可以寻到鄂温克人的足迹。鹿与人之间建立的相互依存、纯良真挚的关系,呈现了一种信任与默契的生命状态,遥远而让人感动;陌生,却那么可贵。“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人与自然在静默的守望中,共生共长。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部书也诉说着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纯至美。原始部落里,“我”的父母林克与达玛拉的挚爱,伊万对娜杰什卡的深情,“我”与拉吉达、瓦罗加的情感故事,杰夫琳娜为达西的殉情,尼都萨满用两年的时间为达玛拉缝制的山鸡羽毛的裙子,这些故事无不缠绵悱恻,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做了萨满的妮浩为救别人,跳神,唱神歌,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她而去,让人生厌的酒鬼马粪包在妮浩救了自己后,以自残的方式得到大家的原谅,拉吉米害怕失去马堪拉畸形的爱,依芙琳与坤德彼此折磨的痛苦,成为画家的依莲娜把自己交给了贝尔茨河,爱与恨,喜与悲,血与泪在这里交织,生命在繁衍的同时也在逝去,部落在前进的途中归于终结。当那些至真至纯的美好失去时,我们似乎听到了来自山林的叹息和哭泣。

  民族的智慧与崇拜在这部书里也熠熠闪光。他们用桦树皮做成的船轻灵方便,他们做碱场捕获堪达罕,他们设下“恰日克”小夹子捕灰鼠,他们在搬家的时候留下指明方向的树号,他们把闲置和富余的物品储存在“靠老宝”……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鄂温克人已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劳动带来了食物,也启发了生存的智慧。同样,这个民族信奉神灵。他们信奉玛鲁神,崇敬火神,每逢喜庆之事,他们点起篝火,吃着肉跳着舞;每次搬迁,都会小心呵护火种。他们也会请萨满跳神,祈求去除灾祸。

  “在那片辽阔而又寒冷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的他们就像流淌在深山中的一股清泉,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同时又是那么的寂寞。”这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终究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林业工人的伐木丁丁打破了这份古朴与宁静,当现代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片原始森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个蒙昧原生的民族也面临被现代文明吞噬的命运。这是一曲鄂温克族的生命赞歌,也是一曲挣扎在现代文明边缘的悲歌。

  “它们就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照耀着我们留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路——那些被世人称为‘鄂温克小道’的,由我们的脚和驯鹿那梅花般的足迹踏出的一条条小路。”可是,这条路终将留在岁月的记忆里,连同那些人和事,一起埋葬在古老的土地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