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00字

admin2025-05-20 20:27:09.0读书笔记4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而正是这样不公的“雨”,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骆驼祥子》中,“雨”或许有许多含义。但不管是哪一种解释,对主角祥子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可以说祥子的三落,每次都是一场凄凉的暴雨,浇灌在祥子的心上,将他的满腔热血浇得星火全无。可以说,“雨”贯穿了祥子那以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人生。祥子作为旧社会的一个底层劳动者,诚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是“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被黑暗的社会所压迫,被扭曲的人性所算计,终至“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这样看来,他的人生是被外在的不可控因素扭曲至此。
骆驼祥子
  但他的人生看上去又不只是这样,这也是这本小说引人深思的地方——角色的悲欢离合不仅有社会的推波助澜,还有他自己主观选择的原因。祥子被雨浇灌的人生固然凄惨,但有时他明明可以躲在屋檐下避雨,却非要出去闯荡,到最后丢了一切。当日寇入侵时,消息不灵通的祥子被大兵连人带车一起抓走;当高妈建议他将积蓄存在银行中时,不相信银行的祥子拒绝了,最后导致血本无归;当虎妞难产时,视车如命的祥子不肯卖了车去医院,却选择“另辟蹊径”,可笑的是最后连人带车一个都没有保住。这样来看,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一个不具备知识的底层劳动者自己选择的道路。

  那么既然说他并不具备知识,就可以说祥子的悲剧只是个人的悲剧吗?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既没有将祥子塑造成无辜的羔羊,也没有将其堕落完全归咎于个人。在祥子拒绝高妈建议、迷信巫医等看似个人自主的选择背后,其实折射着整个被压迫阶层的集体困境。当基础教育成为特权,当科学知识被隔绝在底层世界之外,当社会保障完全在劳动者这个群体缺失,一个车夫只能依靠原始本能作选择。就像祥子宁可在暴雨中拉车也不敢休息,这不是简单的固执,而是贫困群体朝不保夕的生存焦虑的自然反应。这种“不得不为”的困局,正是旧社会系统性压迫的残酷写照。

  《骆驼祥子》无疑是一本穿透时代迷雾的好书,它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空间。老舍先生以手术刀般的笔触,既解剖了旧社会的病态,也呈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堕落。当我们追问“谁该为祥子的悲剧负责”时,不妨将视角放在这个细节上去思考:当祥子最终放弃尊严偷窃告密时,我们看到的是个体道德底线的溃败,还是一个将人性尊严碾碎成泥的社会绞肉机?

  回到开篇关于“雨”的隐喻,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倾斜的世界里,任何雨滴都会流向既定的洼地。祥子的悲剧不在于遭遇暴雨,而在于他生存的土地早已被剥削制度侵蚀得深如沟壑。这种生来就身为底层的不公,正是《骆驼祥子》历经岁月仍能引发共鸣的思想内核,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救赎不在于苛责暴雨中落难底层的人,而在于重建能让所有生命立于高处的大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