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的旅行读书笔记700字
最近我读了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的《灰尘的旅行》,这本书用拟人化手法把灰尘写成会旅行的"小精灵"。翻开书页,我仿佛戴上显微镜,跟着这些肉眼难见的微小生命,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微观世界大冒险。
书中详细讲述了灰尘的”前世今生”:它们是地球永不疲倦的旅行者,有的来自火山喷发的烟尘,有的来自工厂烟囱的排放,甚至是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息。这些"小不点"随着空气流动四处漂泊,既能变成云朵的"建筑师",在夏日为我们遮挡烈日;也会化身"健康杀手",携带病菌引发呼吸道疾病。最让我惊讶的是,没有灰尘的世界会失去晚霞彩虹,连阳光都会变得刺眼难耐。
作者用"菌儿自传"的有趣形式,让我明白了事物的两面性。就像工地围墙上的喷水器既能清洗轮胎,又能雾化降尘,灰尘也有着“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身份。当读到乳酸杆菌能制作酸奶,霉菌可以入药时,我忽然觉得这些"小坏蛋"竟藏着这么多秘密。这让我想起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我去动物园游玩,发现熊猫馆地面总是湿漉漉的。管理员阿姨说这是为了防止扬尘影响动物呼吸道,这和书中说的“控制灰尘就是保护健康”不谋而合。还有每次大扫除时,妈妈总会提醒我戴口罩,现在终于明白这是避免吸入“隐形杀手”——PM2.5灰尘。最近学校推广垃圾分类,我主动当起宣传员,因为知道工业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粉尘。
合上这本书,窗外的阳光正透过纱窗洒进来,光柱里漂浮的微尘像跳着华尔兹。我终于懂得:再渺小的存在都有存在的价值,正如灰尘既是大自然的“气象工程师”,也是需要我们科学管理的“小捣蛋”。保护环境不是要消灭所有灰尘,而是学会与这些微观生命和谐共处,这大概就是《灰尘的旅行》教给我的最大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