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900字
当我翻开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踏入鄂温克族的天地,跟随他们的脚步,感受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坚韧。
故事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口吻徐徐展开,她的一生,串联起鄂温克族人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从清晨到黄昏,从出生到死亡,从兴盛到衰落,她的讲述,宛如额尔古纳河的流水,平缓却深沉,带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在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紧密相连,驯鹿是他们的伙伴,森林是他们的家园,河流是他们的命脉。他们敬畏自然,相信万物有灵,每一次迁徙,每一次狩猎,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春天,他们追逐着青草的脚步,让驯鹿享受鲜嫩的食物;秋天,他们收获自然的馈赠,储存过冬的物资。在他们眼中,自然不是征服的对象,而是共生的伙伴。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让我深深反思现代社会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我们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是否遗忘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鄂温克族人的生活,让我看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鄂温克人的爱情同样真挚动人。尼都萨满为了弟弟林克,放弃了心爱的达玛拉,他将这份爱深埋心底,用一生的孤独成全了弟弟的幸福。妮浩和鲁尼,他们的爱情在苦难中愈发坚定。妮浩身为萨满,每一次救人都伴随着自己孩子的死亡,但鲁尼始终陪伴在她身边,与她共同承受命运的残酷。他们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誓言,没有物质的堆砌,只有在生活中的相互扶持,在苦难中的不离不弃。这种纯粹的爱情,在现实世界的喧嚣中显得尤为珍贵,让我重新思考爱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死亡,是这本书中无法回避的主题。在鄂温克人的世界里,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生命的轮回。他们不惧怕死亡,坦然面对亲人的离去。妮浩为了救人,一次次失去自己的孩子,但她从未后悔,因为她知道,这是她作为萨满的使命。他们相信,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这种对死亡的豁达态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常常害怕死亡,逃避死亡,却忽略了生命的无常。鄂温克族人教会我,要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
合上书,鄂温克族的故事仍在我心中回荡。他们的生活、爱情、死亡,他们与自然的共生,都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与启示。《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我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爱情的价值以及自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