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小米创业思考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1-21 16:00:05.0读后感1078

  一、小米的创业历程

  1、初期成功:2010—2014年是小米创业高速增长的阶段。

  小米最初在进入这个新的领域时,将自己置于低姿态,虚心学习,埋头苦干,从系统开始,只专注四个基础功能,到互联网开发模式,最后小米手机出世。小米证明了只有在依靠完备的综合能力、开拓视野,以及充满生命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模式下,把握时机,顺势而为,才能获得成功。

  2、中期陷入低谷:2015-2016年营收增长减缓,直至陷入困境。

  两方面因素:其一是外部因素。小米创立之初,手机市场刚刚起步,但经过5年的发展,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只依靠电商销售的小米,面对渠道变革的难题犹豫不前。此外,此时全球只剩下六大公司瓜分90%以上的手机市场,其中4家是中国公司,因此中国手机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其二是小米内部人员的心态和能力。由于前5年的成长太快,导致小米创始人们心态膨胀,产生形式上的误判,使小米模式在很多方面出现动作变形:业务不再专注、失去了对用户的关注,并严重低估硬件工业的难度,尽管在硬件研发上做了很多创新,产品也有很多亮点,但没有形成系统级的能力。

  3、后期恢复高速成长:2017年开始第二个高速增长阶段。

  2016年5月小米开始补课自救:交付、创新、质量。小米快速组建了更具活力的管理团队,为解决手机供货问题成立专门的供应链团队,同时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投入,以及成立手机质量委员会等。通过对价值观的坚守,自身迅速而深刻的反思、复盘、学习、不断自我迭代、自我完善,更因为小米坚持“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依然拥有数以千万记的忠实用户。2017年小米逆转局势,逐渐重回正轨,并恢复了高速增长。2018年小米上市,并在此前夕向用户郑重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全部返还给用户。”2019年小米成功当选最年轻的《财富》世界500强,排名459位。2020年重回世界前三。

  与此同时,小米迎来AloT(万物智慧互联)新时代的挑战,开启全新的十年征程:重启高端市场,明确“三大铁律”,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活。

  二、小米方法论

  什么是方法论?小米方法论就是互联网思维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延展。创立小米前,在金山任职的经历让雷军先生发现了互联网的本质:长期来看,并不存在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的特性是一些原本就存在的商业创新或准则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极致放大,互联网思维是可以应用于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的方法论。互联网并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此另外雷军先生也对互联网有了更深的理解: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社会意识的形成极致和社会生产新的组织极致、发展模式。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广泛推动人与机构彼此赋能,从而推动信息传递、沟通,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效率提升。
小米创业思考
  历经10年磨砺与思考后,雷军先生对“互联网思维”总结出了第一版“七字诀”:互联、全天候、快速。经过更加深入的淬炼后,得到了更新一版的总结,也就是现在的小米方法论:专注、极致、口碑、快。

  注:专注:意味着把有限资源投入到足够聚焦的业务线,形成最大化的竞争力。

  极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

  口碑:用户口碑是所有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快:业务发展和面对用户反馈时,洞察/反应/决策/改善的速度要快。

  三、如何指导小米提升效率和持续创新?

  小米创业12年总结的4个关键词:技术、用户、产品、效率。这4个词是指导小米提升效率和持续创新的关键所在。

  技术:技术为本,工程师文化。

  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这就决定了它的安身立命之本和长期发展之源,必须是技术。而在小米历次重大成长跃进背后,技术研发都是最为关键的驱动力。

  而工程师文化则源于雷军先生在金山工作经历。从大学起,雷军先生就着迷于程序的世界,进入金山后更是让他感受到了浓厚的程序员文化: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程序员是老大。这种文化深深影响了雷军先生,以此打造了小米这么一家高举“技术为本”的大旗,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他深信工程师越成长、越快乐,涌现出的创新才越多,公司的未来才越明亮。

  用户:和用户交朋友,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雷军先生说在他没创业前就经常听的一句话——“顾客就是上帝”,然雷军先生并不赞同,因为他认为这句话只是商家说给自己听的,而用户只希望别坑他就行。因此在小米创立之初,雷军先生就励志将小米打造成一家值得用户信赖,和用户做朋友的公司。他用性价比作为最大诚意,以新媒体为界,直接且随时与用户的沟通交流,听取用户的意见,坚持用真诚打动客户,最终也成功获得了广大用户们的信任与青睐。

  产品:爆品模式,产品是王道。

  网红产品常有,爆品不常有,持续产生爆品的极致更罕见。雷军先生通过对其他爆品的研究,总结出能持续打造爆品的4个方面:1、找准用户需求;2、超预期的产品;3、惊喜的定价;4、效率制胜。

  当然想要持续打造爆品的前提就是拥有打造爆品的能力。小米为我们充分展示了它的四项关键能力:洞察未来(产品要有明天属性)、洞察用户(精准取舍功能)、创新实现(重组技术和供应链)、精准触达(直达目标用户)。

  效率:高效率模式,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跨界融合,全链路拉通提效。

  效率是小米模式的基石和钥匙,小米模式的出发点就是提高效率。小米首先通过打造“爆品”已降低全链条的分摊成本,接着凭借互联网工具提升自己的商业运作效率,然后自控利润空间来降低商品定价,这样就做到了产品既便宜、质量又有保证、公司也有不错的盈利这样“不可能三角”的模式。

  四、小米生态链的形成?小米模式的长期价值和能否给行业与社会代带来持续价值?

  2014年初小米正式启动生态链,在集团内部成立生态链业务部门,从手机开始,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到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贯穿各类产品、服务的技术平台也随即建立。每一件小米生态链爆品的成功,无不体现了小米以用户体验为标尺,产品不但有高品质、高性能,还有高颜值。过去8年,小米通过生态链1.0模式改变了100多个行业的面貌,证明了小米模式及其方法论的普适性;现在,小米生态链步入2.0时代。主要目标是在小米生态链1.0的基础上,为合作创业团队提供更强健、全面、深入的能力支撑平台,推动小米科技生态持续、健康、繁荣地发展,帮助相关行业进一步提升效率,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技术和体验水平。

  在2.0时代,小米生态链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在角色上从一个理念、模式、能力、资源的输出者转变为一个与生态链企业并肩探索的领头者和生态维护的协调组;其次需要建设更加强大的自研技术平台,并更有力地向整个生态链提供赋能;另外要将爆品从单品走向体系,使爆品之间产生更大的融合协同反应,并带有鲜明的未来属性,让“用户用了就再也离不开”。

  五、小米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为智能制造行业提供的发展实践思路和解决方法。

  制造既是质量的保障,也是效率提升的关键战场。如何继续帮助制造业在生产端提升效率?智能制造,是小米面向未来的答案。

  但是要实现推动智能制造起步却并非易事,首相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先进装备价格过高,生产制造商一次性购置成本过高;二是非标准自动化导致产线切换灵活性过低,大量专有化、特化的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装备制造商体量小、能力偏弱,缺乏足够的订单支撑与验证环境,成长缓慢。雷军先生认为小米对打破这种“互相纠缠的循环”责无旁贷,小米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智能制造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联合研发和投资助力结合的方式,帮助中国最优秀的先进装备制造商及其上游核心器件商加速积累过程和成长;同时,运用小米自身的软硬件研发积累,以及互联网方法论的运营经验,降低制造业合作伙伴的装备成本,降低自动化装备应用门槛,加速做大先进装备普及市场;最后针对非标准自动化问题,小米提出将生产线平台化、模组化和小型化,以降低更换成本,加快速率,加强柔性生产。此外,小米还在北京亦庄自建了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工厂,2020年初正式投产,效率比合作过的最好的代工厂生产线还要高一倍。2021年7月,小米智能工厂第二期在北京昌平正式动工,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

  自诞生之日起,小米就对制造业充满敬畏之心,坚持“互联网+制造”策略。如果说第一个10年里,小米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积累,通过打磨自己的产品,从产品思维、用户体验和流通效率等方面推动了业界面貌的变化,那么在第二个10年伊始,小米已然迈进上游,做制造业的制造,进一步推动效率革命。

  最后引用雷军先生对小米模式的总结:在生产制造、流通领域,它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它代表一种更健康质朴的消费思潮和价值取向;在宏观经济视野中,它是一种创新的高效发展模型。而这一切的实现,还有赖于持续的探索和完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