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20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通常称为《乌合之众》。我知道这本书,还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通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以及戴维·谢弗的《发展心里学》等书。这类著作通常晦涩难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因《乌合之众》主要研究群体心里,属于心里学著作中比较另类的书籍,那时也曾想拜读一下,但因内容过于抽象,迟迟无法静心细度。直至这个春节假期,终于完整的读了下来。略表感触比较深的几处以记之。
本书作者为古斯塔夫·勒庞(1841.5.7-1931.12.13),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一名物理学家,著有《乌合之众》、《力的演化》、《历史哲学的科学基础》等书,其中以《乌合之众》最为世人关注。
《乌合之众》于1895年首次出版,成书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一百年后,这期间出现众多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学者,试图从各个角度分析革命历程、结果以及对法国社会的影响,而《乌合之众》是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分析参与的各个群体(派别)行为,属于众多学说中公认的佼佼者,并且因此创立了群体心理学。所以书中出现了大量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分析,读此书之前,先回顾一下法国大革命的历程,对于深入理解本书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本书主要内容,是研究并阐明“群体”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特点以及群体领袖、群体分类。勒庞的核心观点认为:个人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而一旦融入到群体当中,个人的个性将会消失,情感和思想都会朝着既定方向转变,群体的意志将取代甚至统治个人的意志。这一观点可以解释当今社会很多奇怪现象,比如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为何会加入到打砸抢的队伍并且对素不相识的人施暴。比如发生于2022年的西安打砸抢时间,当时因钓鱼岛争端,国内反日情绪高涨,西安爆发反日游行,最终演变为打砸日系车辆。工地瓦工蔡洋在游行过程中,手持U形锁将日系车主李建利砸成重伤,蔡洋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0年。可能蔡洋在平时生活中会有一些不如意,甚至因不如意产生一些不健康心理问题,但如果他没有加入成群的游行队伍,可能他这辈子也不会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因为在个体情况下,他还是理性的,作为成年人,他知道一些违法行为的后果会非常严重。但当他成为群体一员后,他的理性、判断能力迅速被群体情绪所取代,群体给了他一种自己无法意识到的暗示,即“群体是匿名的,因此不必承担责任”。同时,因为数量上的优势,让他感觉到自己拥有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也可以理解,他在群体中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的原因,但群体烟消云散后,他要独自承担自己酿下的苦果。
至于群体心理的形成过程,本书给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通过某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形成某种相对统一的观念—汇聚为群体信仰—造就相对一致的群体心理。这一过程中,种族、传统、时间、社会制度将会对群体产生间接影响,通过这些影响,可以产生稳定的同质性群体,诸如军队、宗教、党派等。就当今社会而言,因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舆论能迅速聚集一批方向、观点一致的人群,从而形成一种异质性群体,他们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他们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聚和散都带有偶然性。这类群体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近些年来频发的网络暴力事件。2018年,重庆万州区万州长江二桥曾发生公交车与红色小轿车相撞导致坠江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之初,有媒体报道该次事件因红色轿车女车主操作不当导致,迅速引起大量网友针对红色轿车车主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后经调查澄清,本次事故真正原因是公交车乘客抢夺驾驶员方向盘导致,最终网友又将暴力对象改为抢夺方向盘的乘客。这些网友的情绪即是被某种观点暗示(带节奏)后,迅速形成一种群体情绪,不经任何思考和辨别,即对一个无辜的人恶语相向,即便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也不会因此内疚或良心不安,因为和他们聚集在一起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干的。所以,读完本书,突然有一句话感触很深:大多数人的观点,就一定对吗?在你看来的“大多数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多数量上,还是“大多数人吗?”。
群体会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是综合种族、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时主流观点等因素的结果,并非是某个人可以独自实现的,因为群体领袖也是群体的一员,他的观点也受限于群体,只是他比其他成员具有更强的意志力和声望,可以引领群体的方向。历史上任何一次历史变革或朝代更替,都需要群体的思想统一,让绝大数人接受某种观点,对未来充满想象和希望,形成稳定的群体意识,在群体领袖的带领下,便可以凝聚无法想象的力量。正面的例子比如我党领导的长征、解放战争;反面的例子比如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军队,据说希特勒是《乌合之众》的忠实读者,其自传《我的奋斗》淋漓尽致体现了《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和对群体心里的精准把握。
我们不过多探讨过于宏大的命题,至于我个人而言,仅希望通过此书形成一种意识,对于某些观点或者论断,多问问为什么,从而力争——不受人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