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12-02 14:34:02.0读后感586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典故,西方也有“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说法。所以,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明智,鉴古知今,兼容并包,方得始终。

  在众多历史读物中,英国大英博物馆与BBC联合出品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是一本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的历史书籍,《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一共动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来的文明史。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并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这本书做到了生动活泼而又严谨有序,涉猎广泛而又重点突出。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得以见证过去200万年中,人类是如何塑造世界,同时又不断被世界塑造的。这些文物信息有关民族与地区、环境与接触、历史中的不同时刻以及我们对其做出反思的当下。它们所讲述的是制造它们的时代的故事,也是它们经历重塑与迁徙的时代的故事;有时,它们还能获得超越制造者原本意图的含义。人类制造的这些物品,缜密地构成了历史的原材料,在成百上千年的历程中,它们的经历还常常很有趣。本书囊括了各种类型的人造物品,从煮物罐到黄金帆船,从石器时代的砍砸工具到太阳能手电筒,都来自大英博物馆的收藏。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书中涉及中国制造的文物多达9件,其中有2000多年前的周朝康侯簋,也有现代广东省制造的太阳能手电筒,既有绘画作品女史箴图和传丝公主版画,也有作为乐器的铜钟,既有出土于河南的墓葬陶俑,也有明朝的纸币大明宝钞,既有古代中国特产瓷器对瓶,也有中国特有的玉器玉璧。同时,也有世界五大洲、各个文明和人种制作的五花八门的物品。它们都曾被精心设计完成,有的得到无数赞誉,被小心珍藏,也有的在损坏后便遭丢弃。每个文物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着一段沧桑厚重的历史。

  很多文明和历史没有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文物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例如对如今仅存活在考古记录中的南美洲秘鲁的莫切文化,武士形状的莫切陶俑是为数不多的切入点之一,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和还原当时社会文化的情况。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本书,我也了解更多世界各地的历史和文化,拓展眼界,提高认知,审视自身。从历史文化、考古发掘、遗存文物、DNA检测等各个方面,都证实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从生物学角度讲,地球上现存唯一的人科物种就是我们人类,属于人科-人属-智人种,书中选择的一个发现于非洲坦桑尼亚的200万年前的石制砍砸器也证明了这一点。文明的火种燃起之后,世界各地都有古老的璀璨文明,从埃及到中东,从欧洲到美洲,都有比肩中国的灿烂文明,而且有些留下了更加古老的文物,比如发现于法国的猛犸象牙雕塑,雕刻的是游泳的驯鹿,这是一万三千年前的人类艺术作品。书中也选择了一些埃及法老木乃伊棺椁、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鸟形捣米杵、伊拉克墓葬的乌尔旗等物品,向我们展示了各地人类文明的历史。

  通过这些,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地球上唯一有辉煌历史的文明,也不一定是最古老的人类文明,但是我们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文化,我们有兼容并包的华夏文明,“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们既要做到历史传承和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也要做到开眼看世界,不妄自尊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伟大的,每个人也都是渺小的,无论是芸芸众生还是叱咤风云的王侯将相,终将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每个文明都是伟大的,每个文明也都是暂时的,因为当下的一切终将归为历史,掩于宇宙的尘埃之中。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承认对方优点,勇于审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进,善于学习,取长补短,开放包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吸收全人类的先进思想、科技、文化、制度,并与全世界交流沟通,与各个国家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与各种文明和宗教交流合作,不争霸逞威,不争强好胜,唯有如此,方得始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全人类的福祉,才能求得每个人内心的宁静,实现天下大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