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深度工作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1-15 14:30:25.0读后感846

  你是否常常也有这种经历:在冥思苦想写着方案的时候,却被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了。等放下电话,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思路重新衔接上,却又被一些紧急的杂事所打断。于是,忙碌的一天过后,发现自己的方案才刚开了个头。为何我们的效率会那么低下?《深度工作》一书或许对我们未来的工作能有所助益。

  本书作者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他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纽波特还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等畅销作品。

  卡尔·纽波特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我在读完全书后,最深的感悟有三个:一是深度与专注应是幸福感的来源;二是深入思考,摒弃肤浅是深度工作的敲门砖;三是避免诱惑,克服分心是保持深度工作的必要条件。

  深度专注,感受幸福

  深度=专注=幸福。书中强调,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泛滥的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匠人精神的回归。我们当像手工匠人一样,深度经营工作对象,取得成果,获得满足。
深度工作
  我们现今工作之所以不能像手工作业那样容易有成就感,是因为知识工作的复杂性:周期长、成效慢,中途容易遭到打扰,容易被其他东西迷惑,可能会偏离主题。

  因此,其实我们更需要像手工作业者那样不分心进行深度工作的素质。作为我个人而言,不否认深度工作,我认为所有事都需要专注和深入才能精通才能做好。但是,这本书却让我对专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看法:工作上的专注应是一个生命获得存在感、满足感、幸福感的来源。

  书中提到,“游手好闲是万恶之源”。这里的恶不仅仅指的是道德上的恶,还指对人天生智慧的破坏,以及对一个人良好生命体验的破坏。为何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昏庸度日?我认为根源在于精神关注点、聚焦点的缺失。对待工作,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那工作的每一天都会是度日如年。然而,当我们把专注工作当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学会从专注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那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会处于良性循环中。

  对于我们做教育工作来说,每场活动背后受益的都是长安五万个学生、五万个家庭。记得上年我们进行“品智少年”、少先队星章等评选活动,由于涉及面广、数量大,许多工作又尚不熟悉,很多事情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为此,我们下了许多苦功,同时也走了许多弯路。后来在一位家长口中得知,他的小孩在获得“品智少年”后非常开心,甚至亲吻着奖项说:“这是我获过最美好的奖状,老师说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才能够获得。”我们也常常在学校的公众号、汇报里看到学校自豪地公布又有学生获了星章。种种这些让我明白,孩子和家长的会心一笑便是我们工作的最好回报。今年再次举办此类活动,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获得幸福。

  深入思考,摒弃肤浅

  知识不等于能力,忙碌不等于效率。明白了深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自然就要展开行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书中提到四种深度工作哲学,分别是: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比较适合我的是节奏哲学,即将深度工作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形成一种工作节奏。我们可以设定符合自己需要的工作日程,并严格遵守,把深度工作的日程计划形成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对应时间段,就更容易自然转换到深度工作的状态。一是每天把事情按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分类,设定1-3个目标,把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上。二是每天确保有1小时以上的深度思考时间,并将思考的过程可视化,也就是把杂乱的想法用可以看见的形式,系统化、结构化、并最终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这里,我反思自己的工作,为什么有时候方案改来改去都不过关,其实就是因为下笔前缺少认真思考。三是对每天的完成情况进行复盘和反思,这一环节很重要,直接影响能力的提升,也是我们最容易缺失的部分。

  如果一个人学会了深入思考,TA就会自然而然远离肤浅,看待事物的眼光会开阔很多,变得深沉而博大。另外,还要学会从已有的舒适区和旧事物中跳脱出来,不要让自己看似很努力,而是要让自己无论别人看没看到,监管没监管,都在认真地努力。

  避免诱惑,克服分心

  浮浅工作的一大问题就在于不断的分心,无法把心思专注于一点。如果习惯了这种状态,就很难切换到专注状态。避免诱惑的目的,就在于逐渐让人隔离分心状态,转为专注状态。

  一方面,不在零散的5-10分钟空闲时间刷微信等,以防成为深度思考的障碍。互联网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它也是最容易让我们分心的时间杀手。我们经常在地铁看到,不管是成人,还是十岁不到的孩子把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虚度在网络里,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我还没读本书之前,我跟大家一样,总会在零散的时间里面刷手机,本来想着刷5分钟就干活的,结果一刷就是半小时,之前做着的事情思路也断了。后来,当我工作遇到瓶颈需要稍作休整的时候,我不再拿手机,而是做十分钟的放松操,这样一来身心都得到放松,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另一方面,在我们工作时,可将简单浮浅的操作记在纸上,在大脑效率较低或需要休息时集中时间统一处理(11点-12点回复邮件、制表等)。又比如午饭后的一小时,是人容易犯困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无聊时间用到一些简单的工作或休闲娱乐上,等这段时间过后,就集中精力,把最高效的时间用到那些最有意义的事情上。

  说了这么多,用一句话概括:获得幸福感需要专注,专注需要拒绝肤浅和克服分心,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