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野草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3-01-14 15:39:05.0读后感324

  当我第一次耳闻“野草”一词,我脑海浮现出白居易的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写,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前两句是照应题目中的“草”字,原野上茂盛的青草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力。

  小草的外形并没有多么的华丽,只是在万紫千红的花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当花儿开放的时候,它自己连那仅有的翠绿也都会黯然失色,可就是这样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草,始终会挺着背迎风而立。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便是赞颂那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野草,以及那种像野草般的人,借“野草”表达自己心中雄浑的情感和决心。

  我接触《野草》这本书是因为耳闻鲁迅先生写枣树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子出自一篇名《秋夜》的散文,这篇散文在野草这本书里,野草是散文诗集,也可以看作是鲁迅先生的内心独白,那是1920年前后军阀混战,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导致很多话难以直说,而先生心中充满了愤慨和挣扎,所以书中文章都采用隐喻的风格,导致这本书并不好读懂,导语中写道:“结合时代背景,让自己走进这样的场景中,就能慢慢体会先生的心境,读句子要放到文章里体会,文章要放到作者的生平和年代里体会,如果只拿出一句话,没有办法理解,《野草》写的也不再是希望与绝望之间的绝境,而是在写希望和绝望之外鲁迅先生的奋然前行。”
野草
  说回枣树这个句子,赏析中写:语言看似重复,实则沉重、严肃,在为文章开头奠定了静穆的感情基调,我认为这句解释不是特别的准确,上网查找,关于这句话的解释争议很多,我认为张大春对这句话的解读堪称经典:枣树只是作者为了铺垫秋夜天空所埋下的影子,枣树后用了四个长句子来描写秋夜,这样的写法为读者带来一种缓慢的观察情境,整篇读下来,读者通过文字而走动,视觉也发生了变化,呈现一种动态的画面感。

  这篇散文诗集中我最喜欢的是《立论》一文,这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梦到自己正在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老师举了一则例子,鲁迅则借这则例子讽刺了社会虚伪不实的现状,也写出了作者对旧社会的唾弃和批判,正如当今社会,一个地位卑微的人把一个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捧得天花乱坠,然而大部分都是谎言,但是这些人往往会得到好报,然而那些不善于口头表达、追求事实的人却往往被冷眼相待。

  鲁迅先生写《野草》时值“五四”退潮、《新青年》解散,鲁迅先生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鲁迅先生把文字当做锋利的手术刀,然而不是把刀尖指向敌人,而是指向自己。他要把自己的心剖开,这样便看得更真切,他想知道是否还有一股强烈的力量能带着他冲破黑夜、抵达黎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并不能驱散野草的斗志,只会让野草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