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名句
-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出自唐代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
-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摘自《列子·说符》解释:先前所使用的,现在或许要抛弃。现在要抛弃的,将来或许会用到。
-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出自元代张可久的《人月圆·会稽怀古》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人月圆·会稽怀古》翻译人月圆:曲牌名会稽:在今浙江省绍兴......
-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马行走无力都是因为瘦弱,人不风流潇洒只是因为贫穷。
-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摘自《韩非子·说难》解释: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出自唐代张说的《幽州夜饮》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幽州夜饮》作者简介张说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
-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不忧不惧。摘自《论语·颜渊篇》解释:君子不忧愁、不害怕。
-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前人的道德文章,对你起到谆谆教诲的作用。
-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出自宋代张先的《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作者......
-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村居苦寒》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
-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解释: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
-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双调忆王孙·赏荷》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双调忆王孙·赏荷》翻译翻译微风轻拂......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
-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出自唐代李白的《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翻译翻译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
-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解释:如果知道是不义的事情,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摘自《商君书·更法》解释: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
-
石卵不敌。蛇龙不斗
石卵不敌。蛇龙不斗。摘自《警世通言·卷九》解释:鸡蛋敌不过石头,长虫(蛇)斗不过神龙。
-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翻译翻译风......
-
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摘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解释:胆子大,天下什么地方都能走到;胆子小,一步也难以走动。
-
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摘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解释:只要诚心向佛,心中有佛,便处处是佛。